3月中旬,随着意大利突然对奥匈宣战,欧洲战场出现了一条新战线。
另一时空历史中,意大利要到5月下旬才参战,之所以在这里提早了两个月,大约是由于基尔事件的影响。
德奥统帅部决定,在意大利战线以尽可能少的兵力进行防御作战,主要是在意军最有可能进攻的伊宗佐河一线积极布防,先期集结的20个奥国师抢先构筑了掩护主阵地的两座桥头堡,随后奥军从塞尔维亚和加利西亚又抽调了4个师,德军则派出了专事山地作战的阿尔卑斯军(相当一个师)和相当数量的重炮兵前往增援。
意大利对奥作战的基本兵力为35个师,大约87万兵力,1500门轻炮和200门重炮,乍看上去数量不少,但战斗素质和技术装备均劣于德奥军队,物资准备不足,严重缺乏机枪和炮弹。
宣战后两个多月里,意军以双倍以上的优势兵力对奥军设防严密的伊宗佐河防线连续发动两次大规模进攻,均被奥军击退,损失十五万人以上。预计入夏后意军还将发动新的攻势,但从先期的战斗来看,在没有新的力量加入之前,单凭时常被讥笑为“欧洲最弱”的意大利军的战力,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战果。
相较陆军的糟糕表现,意大利海军的及时参战却着实让地中海的英法盟军顿感轻松,这支拥有十三艘战列舰(其中四艘无畏舰)、七艘装甲巡洋舰、十六艘其他巡洋舰、三十三舰队驱逐舰、四十八艘小型驱逐舰、十八艘潜舰和四艘布雷舰的庞大力量,足以压制原本要由英法地中海舰队合力封锁的奥匈海军,甚至还有余力协助英法封锁土耳其海军。
正因为如此,法国海军才得以从他们有限的主战兵力中抽调出4艘宝贵的无畏舰,加入防卫印度洋的协约联合舰队,令这支舰队的战力充实到与东亚联合舰队相当的水平。
现在让我们把视线转向地中海东南沿岸。
去年11月土耳其参战后,与英法的中东殖民地形成了一条叙利亚-巴勒斯坦战线。15年1月,受到东亚联盟加入同盟国和东亚海军取得林加延海战胜利的鼓舞,两万土耳其远征军打着反英“圣战”的名义企图穿越西奈半岛强渡苏伊士运河,其一部借着沙尘暴在伊斯梅利亚地域差一点就抢渡成功。最终还是被具有海上机动优势的英军以背后登陆包抄的战法击退。
由于东亚联盟的威胁,英军不得不抽调机动兵力保卫其亚洲太平洋殖民地,再也无力开辟新战场,另一时空历史上于15年2月开始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在这里没有发生。土军仍有相当数量的机动兵力可用于叙-巴战线。
帝国总参也曾希望土军继续攻略埃及,至少切断苏伊士运河,以妨碍英国本土与其亚太殖民地之间的联系,为东亚联军发动印度洋攻略制造有利条件,为此还通过德国向土耳其派出了特使。然而,控制土军总参谋部的德国军官完全秉承德国统帅部的指示,要求土军集中力量先进攻俄国。
另外,考虑到土方的实际困难:一是其攻略高加索的第3集团军在年初的萨勒卡默什战役中遭受毁灭性打击,亟待恢复;二是其埃及战线后方到处兴起了反抗其统治的阿拉伯游击队,他们通过海路接受协约国的援助,不断袭击城镇破坏铁路,铁路沿线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使得土军难以为更多攻略埃及的远征军提供后勤保障。
到3月份,与德国参谋总部协调后。帝国总参放弃了原来的构想,不再要求土军攻略埃及。
确认了15年战局的作战重心后,土军将原本准备用于防御达达尼尔海峡的预备队补入第3集团军,于4月初再度发动高加索攻略作战,进攻重点指向里海沿岸的巴库油田,同时积极展开特工活动,以“圣战”的名义配合利益引诱,企图促使波斯和阿富汗公开对抗俄英。
俄高加索集团军虽然在前期的作战中取得重大胜利,但由于中亚方面形势急剧恶化,不得不分兵增援。以至无法趁势扩大战果,而且部队严重缺乏弹药,战力大受影响。
就在这时,受俄国特务机关的作用。土军战线后方凡湖一带的亚美尼亚人和艾索尔人发动了反土暴动,迫使土军回兵镇压,其中派去镇压凡城暴动的兵力就有一个整师之多。
俄高加索集团军趁机向先前被土军占领的波斯阿塞拜疆(1813年俄国吞并了波斯的阿塞拜疆省北部,南部仍属波斯的部分即波斯阿塞拜疆)发动进攻,到5月中旬,遭到前后夹击的土军不但被逐出了波斯阿塞拜疆。还丧失了凡湖以东的大片领土。俄军在战斗中消耗了大量弹药,储备所剩无几,被迫转入防御。
然而,俄军在高加索战线取得的有限胜利远远无从抵消其主力部队在东欧战线上的累累败绩。
到15年2月,东欧战线上的德奥军队已经从俄军手中夺回了战斗的主动权。
战线北段的东普鲁士方面,自奥古斯托夫战役后,德军突入立陶宛平原,一部从北面压迫华沙,一部向涅曼河到波罗的海之间的俄国领土推进,
战线南段的加里西亚方面,自普热什米尔战役后,奥德军队推进至桑河一线,意图收复整个加里西亚地区并从南面包抄华沙后方。
2月底,德奥统帅部制订了以华沙为中心发动向心攻击,形成“课圈以歼灭大批俄军有生力量的作战计划。
计划在华沙以北的夏普斯尼希地域集中七个精锐德国师实施突破,在普热什米尔以北、桑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