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由他们的谈论的内容来看,毋庸置疑,此时此刻,这里的的确确是战场,只不过,听起来他们似乎已经胜券在握。
如今正集结于无畏型战列舰“爱达荷”号周围的庞大攻略舰队——合计8艘前无畏型战列舰、7艘巡洋舰(含3艘装甲巡洋舰)、24艘驱逐舰、3艘水机母舰和26艘运输船——是一周前才从西雅图和温哥华分别出发,9月4日完成汇合,并于9月8日开抵科迪亚克群岛附近海域的。
科迪亚克群岛位于阿拉斯加半岛以南,主岛科迪亚克岛长160公里,宽16到96公里,面积8975平方公里,系阿拉斯加地区第一大岛,也是仅次于夏威夷大岛的美国第二大岛屿,1784年俄国在该岛设立殖民据点,1867年随阿拉斯加打包卖给美国至今。
岛上地貌奇特,终年积雪的山峰与深入内陆的峡湾犬牙交错,夏季雨量充沛,植物繁茂,盛产大马哈鱼和嗜食大马哈鱼的阿拉斯加棕熊,冬季则酷寒漫长,常住居民不过数千,主要集中在岛东北奇尼亚克湾内的科迪亚克港,以渔业为生。战前美国农业部曾计划在岛上建立养牛场,不过却由于3年前岛上一座火山的爆发,全岛一度被火山灰覆盖,最初的尝试终告失败,一直到3个月前日军进占为止,岛上绝大部分地带还是棕熊出没的蛮荒之地。
9月8日当天,美加攻略舰队首先以水上飞机侦察了奇尼亚克湾和岛东南的三圣湾,发现齐尼亚克湾内停泊有9艘日舰,确定为日军为增援科迪亚克岛派出的特别输送船团,包括5艘运输船和4艘护航舰,本森上将随即下令以两艘加拿大巡洋舰为先导,舰队主力分批突入齐尼亚克湾,不料早有警觉的日军护航舰(判明为筑波级装甲巡洋舰和笠置级防护巡洋舰各2艘)早已抛下运输船先行逃避,美加舰队追击未果,分兵将分头逃窜的5艘运输船一一击沉。
次日一早,本森又命战列舰部队炮击科迪亚克港,掩护陆阿拉斯加军团的先遣分队登陆港市南面的两座小岛:靠南的长岛和靠北的伍迪岛,准备在此建立前进基地和炮兵阵地,为之后主力部队对本岛发动的决定性突击预作准备。
入夜之后,长岛和伍迪岛的有组织抵抗基本上被摧毁,陆战队员抓获了第一批日军俘虏,审讯后得知,加上运输船团刚刚增补的3000名援军,包括勤杂人员在内的守军总人数超过了一万人,远远超过本森和罗宾逊原先的预想——这次投入的阿拉斯加军团总兵力不过两万五千人,不仅担负着收复科迪亚克岛的使命,还应“在我军处于明显优势地位的前提下”伺机“肃清基奈半岛上的日本占领军”。
“一万人?他们打算靠吃大马哈鱼过活吗?”罗宾逊中将自以为诙谐地咧着嘴,餐叉上戳着一小块还带有鲜红血丝的牛排。
“那有什么问题,日本人不是都喜欢吃生鱼片?”本森上将的参谋长皮特森*戴尔上校举杯笑道。
“问题是,这里的大马哈鱼是属于棕熊的。”罗宾逊一本正经地宣称,俨然一位棕熊代言人,“每年都有全副武装的猎熊人在山的这一边或那一边消失得无影无踪。”
戴尔上校耸耸肩:“但愿你的棕熊能够分辨得出白人和黄猴子。”
“现在不是跟棕熊过不去的时候。”施罗德中将板起了脸,“这次作战,关键不在于当地有多少守军,跟棕熊的政治立场也毫无关系……说起来,大洋的另一头那场史无前例的史诗对决,不知道有结果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