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二百零三章:钢铁雄心(五)
还是各级官僚权力太大,技术工人作为‘工人’的发言权远远不够,当然,这跟社会上根深蒂固的“士农工商”旧观念也大有关系。”

“第四……”

直到房门被送咖啡的制服女秘书敲响,江闻涛总算结束了他的长篇大论,转而反问潘国臣:“说了这么多,现在你可以告诉我,皇上到底想让我做什么了吧?”

潘国臣瞬即转开在刚刚进门的女秘书的紧身黑裤袜上如蜻蜓点水般掠过的目光,向江闻涛深深一点头:“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鉴于机床制造业目前存在的种种种问题,想要在这场战争中运用组合机床进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是不是太勉强了?而管理和人力成本方面的潜力挖掘,并不足以弥补在这方面损失的效率?”

江闻涛右手接过女秘书递来的咖啡。左掌拍了拍扶手,兴之所及地摇头晃脑道:“也还没到那种地步,轻武器的流水线早就开了嘛,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平时也维持得起。主要还是复杂的成套技术装备。组合机床不是造不出来,多费点银子罢了,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也是现成的东西,但是前面说了,机床精度不行,制造出来的东西,公差很大,质量不稳定,实际性能也要打折扣。这样一来军头们就不满意了,要知道。他们都是恨不得拿二战装备来打这场仗的,性能抠得死死的,那我们也没办法啊,图纸画得再好,机器不行有什么用?只好尽可能用人工来补,人工的比重上去了,生产效率就下来了嘛,流水线生产就更难了。”

“还有,为一套流水线设计的组合机床只能制造同一型号的产品,最多只能为规格相近的改进型进行微调。产品更新换代的话,这套流水线的设备就等于报废了,所以在频繁更新武器型号的时候用这种法子,代价高到让你吐血。像现在这个样子。飞机战车一年一换型,怎么好开流水线?就算是美帝那样财大气粗也不带这么折腾的,得学二战中的苏联,t34从头造到尾,要的就是数量,打不死你也淹死你。”

“至于说管理。工业企业的科学管理法本来就是美国人发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型的泰罗制到了21世纪还在发展中国家的血汗工厂大行其道,原始积累时期嘛,拼管理也就那么一回事。我们现在能够不担心启发列强而全面普及的也就是这些了,等到各方面条件更成熟的时候,再慢慢选择性的释放。”

“人力成本嘛,我们原本还是有很大优势的,什么都贵,唯独人贱,能用人做的尽量不用机器做,四亿人的基数在那里,这也算前朝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之一。不过在亚俄战争之后,土改和农业改革搞得有声有色,农民种地也有奔头了,东北西北大开发是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吸纳垦荒农民,几次招工荒下来,平均工资就上去了,失业工人还有救济。这一来二去,人力成本的优势稍稍打了些折扣,不过等到城市自身人口大发展的时候又……”

江闻涛一摊手,转头瞥到那位正垂手侍立、一脸迷茫的女秘书,不快地眯了眯眼:“小宋,你先回去吧,有事我会再给你电话的。”

眼盯着小宋低头转身,弹翘着米色套裙下浑圆匀曲的臀部走出房间,“咔噔”一声关紧房门,潘国臣才顺势开口道:“明白了,其实皇上的意思,正是有鉴于国内问题重重,着眼于加快推动国内各方面的革新与动员,以此保证战争胜利,为战后新体制的建立做准备……”

正把咖啡杯送到嘴边的江闻涛突然歪头打断他:“这场战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止如此,只会增添更多麻烦的问题。”

潘国臣低头一笑:“也许吧,既是麻烦,也可能是机运,这可不是电脑游戏,不能调速度,也没有可破解的脚本,要到真正发生的时候才能亲眼见证。”

当了好一阵摆设的何新也禁不住插话道:“既然已经开始了,也只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问题就是让人去解决的嘛。我虽然一向认同军部的扩张理念,不过我跟闻涛兄一样,都是搞技术的,知道什么是可想,什么是可做,死后看不见又如何?只要切实努力过,自认平生所为,必可使万千福祉泽被于子孙后代,也足以心安瞑目。”

江闻涛捻杯一笑:“原来如此,听说老何你最近沉迷佛书,想必是大彻大悟,也怪不得会做这个引路人了。”

何新只是摇头轻叹:“一点执悟,不足为道——潘专员,时间不早了,你快继续吧。”

潘国臣赶忙肃正了身子,加快了语速直入主题:“是,皇上希望阁下与晋睿侯一起,搞一个研究班子,把待产、在研和预研中的新装备梳理一遍,简选出最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型号,实在不行还可以酌情降低性能,而且尽量不要采用太过超前、一旦被敌方掌握即可产生突破性进展的设计。”

“选定装备以后,再根据现有的工业条件,制订出安排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具体计划,场地选址、设备采购,总造价、总建设时间、设计产量、单位造价跟耗材等等,各方面细节都要列出来,完成之后通过指定的渠道直接呈交给皇上审阅,之后再根据皇上的指示进行下一步动作。”

“最关键的是,这一切必须绝对保守保密,尤其不能让军部有任何察觉。”

听罢,江闻涛手捧咖啡杯,若有所思地发了好一阵呆,突然下了什么决心似地,猛一点头,转身将咖啡杯搁在工作台上,掀起工作台边垂下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三章:钢铁雄心(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