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炮和迫击炮排由排部、三个75毫米步兵炮或80毫米迫击炮班、一个弹药班组成,分别搭乘一部“骆驼”。
重装连的排部搭载车,配置与步兵连的机炮排排部搭载车相同。
重装连的炮班搭载车安装7.92毫米轻机枪一挺,牵引75毫米步兵炮或携带80毫米迫击炮各一门。
弹药班搭载车安装7.92毫米轻机枪一挺,主要用来携带和运送额外的炮弹。
整个满编的装甲步兵营应配备九十一部“骆驼”,安装或携带的重装备包括:7.92毫米轻机枪八十九挺、7.92毫米水冷重机枪十二挺、13毫米高射机枪十挺、40毫米掷弹筒四十八具、60毫米迫击炮十二门、37毫米平射步兵炮九门、75毫米步兵炮和80毫米迫击炮各六门。
当天参与进攻“野猪”树林的三个装甲步兵营,实际配备的各式“骆驼”半履带车不到两百五十部。乘员约两千六百名,其中可以下车发起冲击的“纯步兵”不过千余名,各种支援火力却十分可观,光是各式轻重机枪就超过三百挺!
除了自身强大的支援火力。机动步兵群之后还紧随着机动炮兵群的五个“火狼”自行步兵炮连,以及一整个混成特种炮兵营。
“火狼”自行步兵炮是以“飞狼”轻战车底盘为基础,换装一座大型全封闭三人炮塔,炮塔中装有一门16.5倍径的一五式75毫米步兵炮,可将4公斤重的榴弹发射到4500米外。有效直射距离不超过1000米,备弹60发。
炮塔顶部低矮的小型指挥塔上,安装有1挺弹鼓供弹的7.92毫米机枪,车长须探出半个身子操作,车内备有8个50发弹鼓,共400发子弹。
“火狼”的车体装甲与“飞狼”相当,而炮塔防护较为薄弱,除了炮盾厚度达到11毫米,其余部位的装甲只有区区5毫米,仅能抵挡普通枪弹和炮弹破片。而且由于没有安装同轴机枪和车体机枪,一般来说不应作为战车来带领步兵冲锋陷阵,而应该尽可能谨守“步兵炮”的本分。
此外,由于大型炮塔的重量负担,“火狼”的机动性略低于“飞狼”,最大公路时速不超过三十公里,越野时速十五到十八公里。
每个“火狼”炮连装备六部炮车、一部“骆驼”半履带装甲指挥车和两部半履带弹药车,机动炮兵群的五个“火狼”炮连按编制应有三十部炮车,由于作战损失和机械故障,当天实际投入战斗的只有二十三部。
所谓“混成特种炮兵营”。实际上就是由“骆驼”半履带装甲车牵引的反战车炮(通称“战车防御炮”即“战防炮”)部队,下辖三个特炮连,每连下辖三个炮排,炮排由排部和四个炮班组成。
排部搭载车安装13毫米高射机枪和7.92毫米轻机枪各一挺。另携带一支承宪五年式13毫米战车防御枪(简称“战防枪”)
炮班搭载车安装一挺7.92毫米轻机枪,牵引一门一四式45倍径37毫米战防炮。
连部配备两部“骆驼”,整个炮连共装备十七部“骆驼”和十二门炮。
营部配备三部“骆驼”,配置与连部、排部搭载车相同,全营合计五十四部“骆驼”和三十六门反战车炮,另安装7.92毫米机枪五十四挺、13毫米高射机枪十八挺。携带13毫米战防枪十八支。
在“火狼”连队和战防炮连队的后方,机动炮兵群的两个“羊驼”自行榴弹炮连也将跟随前进,但不会紧随到树林里,这十二门“羊驼”将隐蔽在“平谷”中央的路堤后方,以“骆驼”半履带底盘上安装的一零式22倍径105毫米榴弹炮,随时准备应前方装甲指挥车的无线电召唤,朝八公里内的目标投射18公斤重的榴弹。
在“羊驼”连队后方,便是禁卫第3师的三个步兵团,黑压压地隐蔽在登陆场沿岸的树林中,大多蜷缩在仓促挖掘的掩体中,以躲避不时袭来的俄军炮火。这些步兵团的一万多名步兵,将在主力突击群和机动步兵群夺取“野猪”树林的制高点后,携带机枪和步兵炮徒步穿越“平谷”,控制并肃清整座树林。
在这三个团的西侧。禁卫第3师第12团与步兵第9师第34团组成的左翼牵制群,将在装甲第20旅的二十余部战车支援下,对盘踞在登陆场西面3号“野鸡”树林中的俄军第39师和第11装甲车旅展开牵制进攻,以免这股敌军威胁到主攻部队的左翼。
而在登陆场东部。装甲第5军将五个残破的战车营合并为两个暂编战车营,共八十余部战车,与禁卫第4师的两个步兵团组成辅助突击群,负责正面压制登陆场东北方向上的1号“驯鹿”树林。
至于装甲第5军剩下的一个战车营,早已缩编为一个暂编连。不过十余部战车,此时被加强给作为右翼牵制群基干的禁卫第3师第15团,以对登陆场东侧萨克马拉村一带的俄军第115师进行牵制攻击。
登陆场以南,隔着宽阔的奥伦河,包括九十门重炮在内的三百六十门大炮已经咆哮了整整一个钟头,绝大部分炮弹都打到了钟易面前的2号“野猪”树林中,透过指挥塔内惟一的望远观察镜看过去,弥漫的硝烟与雾气中,黑漆漆的、张牙舞爪的枝桠隐约可见。
突然,树林边缘齐刷刷地腾起了一道道细长的白烟。渐渐地,随风拉成一道烟幕——这应该是方面军直属独立迫击炮营的杰作,为的是迷茫敌军视线,掩护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