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崛起1892>第四百六十四章 对北线战场的增兵

俄国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虽然在八国联盟海军台湾海峡大海战失败后,心里像被凉水浇了一样,但是他知道俄国既然已经加入了八国联盟,现在想退出晚了,毕竟定北军已经占据了俄国叶尼塞河以东的地区以及俄国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地区,俄国现在想不玩了,人家定北军也不可能把这些占领的地盘还给俄国。

尼古拉二世也只能希望八国联盟其他的国家,特别是欧洲几个国家给力一些,派遣更多的军队进入俄国境内抵抗定北军,最好可以无偿给俄国一大笔资金,以及大量的武器装备,让俄国可以实施更大规模的扩军,俄国真是不缺兵源,只是缺资金和武器。

在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的英国首相官邸会议室内,欧洲各国的大使都利用电报机和国内沟通之后,德国大使首先说道:“现在我们八国联盟的海军惨败之后,俄国的北线战场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德国陆军已经在哈萨克斯坦的切尔卡尔城损失了13万部队,剩下的7万陆军则集中在切尔卡尔城西面200多公里的扎尔卡梅斯城,我们德国另外20万的陆军也已经启程,准备赶到扎尔卡梅斯城汇合那里的德国和俄国的陆军继续作战。这次海战失败后,我们德国决定陆军扩编50万,将会在近期再往俄国战场增派30万到40万的陆军,我们德国的威廉陛下承诺,我们德国陆军将会和盟友们,一直战斗到获得胜利的那一天。”

德国的这次扩军,以及继续向俄国战场派兵,还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独断专行的结果,德国首相霍亨洛厄、德国陆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都不赞成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再付出更多的力量,不过德国的3位重臣没有说服不想被打脸的德国皇帝。

德国之所以能加入八国联盟,完全是威廉二世自己坚持的原因,现在德国陆军和海军已经双双损失惨重,这要是不继续下去,不帮助八国联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不就等于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了,那威廉二世加入八国联盟的决定将会成为整个德国的笑柄。

就是不能取得完全的胜利,也得让八国联盟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想要体面的结束,现在八国联盟只能希望在俄国的北线战场有所建树了,威廉二世也知道他已经把德国常备陆军的四分之一还要多的部队送到了俄国境内,不可能再抽调更多的常备陆军进入俄国了,于是决定扩军。

德国的预备役系统非常健全,储备的武器装备也充足,50万的新建陆军倒是不需要多久就可以组建完成的,并且威廉二世决定将这50万新建陆军与原来的一部分常备陆军进行混编,这样可以让新建陆军保持常备陆军至少八成的战斗力。

英国首相亚瑟?贝尔福对于德国的表现非常满意,笑着说道:“我坚信德国一直都是非常可靠的盟友,我们英国现在已经有5万的陆军进入了俄国境内,下一步我们英国决定从本土、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非洲等地区,抽调40万陆军进入俄国境内与盟友们的陆军一起击败定北军,为我们八国联盟取得这场战争的主动权,并且这绝对不是我们英国陆军进入北线战场的最终数目。”

其他几个国家的大使一听,不禁互相看看,这次英国人绝对算得上大手笔了,虽然大部分应该都是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非洲这些当地人组成的陆军,但是这些地区的陆军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大部分应该都是刚刚经历了第二次布尔战争的部队,而且英国首相亚瑟?贝尔福也说了,英国可能还会增加兵力,看来英国人这一次也是急眼了。

英国人确实也急了,这次台湾海峡的大海战,英国皇家海军损失实在太大,现在亚洲重要的殖民地香港又危在旦夕,英国在亚洲的其他殖民地也处于定北军和东北海军进攻的危险之下,让英国人郁闷的是,对此他们却没有什么办法,毕竟东北海军的那13艘无畏战列舰强大的威慑力不是摆设,英国人已经不敢把军舰和陆军调往亚洲了。

英国人真的希望能通过北线的战场,缓解他们在亚洲殖民地的那些压力,最好让北线战场把定北军的精力都纠缠住,让定北军无力对英国亚洲的那些殖民地发动进攻,只有东北海军的话,军舰是登不上陆地的。

几乎抱着和英国人同样想法的法国人,也不甘落后,法国大使在英国首相亚瑟?贝尔福之后说道:“我们法国目前已经在北线战场的第一线,也就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投入了25万陆军,下一步我们法国也将进行一定规模的扩军,准备再往俄国境内派遣35万到45万的陆军,这场和林大鑫的战争,我们法国一定会坚持下去,直到我们八国联盟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哦或者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

法国大使突然想到话不能说的太满,还是保守一些的为好,毕竟就是八国联盟这些国家现在使出全力,也没有谁敢说就能彻底击败定北军,打到沈阳城去,东北海军有13艘让人绝望的无畏战列舰,定北军也不是白给,不说定北军早就闻名于世界的坦克,现在定北军突然拿出来的那些飞机,就让所有八国联盟的陆军头疼不已。

法国大使说完,奥匈帝国的大使也开口说道:“我们奥匈帝国有15万的陆军此时也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我们奥匈帝国的约瑟夫陛下承诺,我们奥匈帝国也会对陆军进行一定规模的扩充,在近期将会再派遣15万陆军加入到北线的战场上。”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四章 对北线战场的增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