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京辉还记得上小学时,各个班级的黑板上挂着的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班级的后墙上,张贴的是都是学习园地,上面统一写着“实现四个现代化,奔向2000年”,那时在杨京辉心中觉得这些一切无比遥远,因为那时是80年代,中间还隔着90年代整整十年呢,那时的杨京辉心中没有具体算过这一天有多远,只是因为那个奔向2000年是与实现科技现代化等相关联的,而那些现代化实现起来难度应当会很大,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事儿,所以在内心就变得遥不可及。
相类似的话题还有那老师一出嗓就会激发全体同学强烈爱国心的--1997年我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因为每每这时老师们会对这两个话题加上事件的历史时代背景,比如对于香港会加上,到那时我们是在英帝国主义强行租借香港100年后恢复主权,收回香港;比如对澳门会加上收回葡萄牙从明朝时期开始对澳门长达400年的殖民统治,因为各自加上了100年和400年,所以在那时杨京辉同样觉得这个期限无比遥远。
而前些年一个叫艾敬的女歌手弹唱了一首民谣歌曲《我的一九九七》,说唱式的唱腔,“什么时候去香港,香港香港什么样,我可以去香港,他可以来沈阳,一九九七快些到来吧……”又一次让杨京辉产生了错觉,觉得香港的回归的确需要些时间,
而不知不觉中,今年就到了1997年,悄悄然中那个曾经以为遥遥无期的年代就这么来了,而自己却并没有变老,闲下来时想想这个不曾计算过的落差,杨京辉觉得好笑,7月香港即将回到祖国怀抱,到时会怎样,杨京辉很是期待。而2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离世让国人悲伤不己,大家在感怀他为国人生活带来巨变的同时,都在内心感慨:只差不到5个月,香港就回来了,而他老人家却不能见到那一天。
随着香港回归的日益临近,电视台陆续开始播出了许多歌曲,为香港回归轰托氛围。电视台循环播放制作精良的v,很多歌曲都是两岸三地的群星歌手一起演唱,比如《1997永恒的爱》、《公元1997》等这些歌曲激荡着国人和香港同胞的心灵。
“让孩子们铭记这个历史时刻,愿这个时刻能在他们内底深处打上一个烙印,以后无论成功或是失败,记得这个时刻曾经激励过他们,所以我们要选择开展活动来充当这个载体……”。在6月某一次的周末例行会上,杨京辉对同事们提出了一个想法。立即就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同,于是大家纷纷献计献策,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单单只举办一个活动太少,不够热烈,干脆举办个校园文化周,用我们自己的热情迎接香港的回归。与杨京辉初到李家洼时不同,去年的学龄前转成了一年级,于是学校现在有了四个年级,分别是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各个班主任热情高涨,都有信心办好李家洼村校的第一次校园文化周。
各自回去商量之后大家再聚首,于是文化周被确定为由几个竞赛单元组成,分别是“才艺表演比赛”、“征文比赛”、“我的梦想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全村运动会”。除却征文比赛之外,大家一致认为其他的活动应当每天下午进行。于是临近7月这一周李家洼村空前的热闹,全村百姓都知道学校要举行大活动了,哪个家长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娃的精彩表现呢?
老师们格外重视活动,才艺表演时纷纷亮出了各自的绝活,一年级的孩子们跳起了舞蹈“种太阳”,手里拿着彩纸剪成的向阳葵演绎着金色的希望;三年级的孩子们排演了儿童剧“白雪公主”,班主任扮演恶毒的皇后,高个子的男同学蹲下来扮演小矫人,强烈的反差逗得观众开怀大笑;五年级演出了诗朗诵“十年后我们再相聚”;六年级的同学们演唱了大合唱“歌声与微笑”。操场上聚满了村民,目光锁向了自家的娃,这一刻不论台上的孩子还是台下的家长都无比骄傲。
全村运动会时,设计安排了家长参与环节,一年级孩子和家长共同的比赛项目是孩子扮成蔬菜,父亲扮演搬运工,从起点跑到途中,用水桶挑起自家的孩子再冲向终点,这时候那平时长得瘦的孩子就见出了优势,家长挑起来跑一点都不费劲。年龄大一点的六年级比的是拉拖车,家长和孩子交换分组进行比赛,在孩子和别人家长的腰间系一根长跳绳,反向拉车,大人尽量不让孩子拉动,哪一组孩子把大人拉动走的距离长,哪一组获胜,围观的大人、孩子拼了命的加油、呐喊,为了鼓劲加油,人们都快要喊破了喉咙……李家洼村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轮到“我的梦想”演讲比赛时,好多孩子的梦想是想当老师,想当一名杨校长一样的老师,他讲课风趣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未知的世界,让我们自信我们和城里孩子比一点也不差什么,有的孩子说想像杨京辉一样就回到李家洼村来当老师,让杨京辉倍加感动,数次红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