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在视网膜无法发挥感光功能的情况下,松果体仍然可以感光。其实已有大量证据显示,松果体可能是直接感光器官。科学家已认识到松果体与视网膜非常类似,有人甚至就把松果体叫做“折迭的视网膜”。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视网膜感光系统缺失情况下,松果体调整褪黑素分泌的功能仍然正常。
哺乳动物可能有一条通向松果体、鲜为人知的隐秘传递光信号的通路。
松果体是人类神秘的“第三眼”所在之处,可以透过静心、冥想、练气功、打坐等等,由体内的能量激发活化它的原始功用,可以捕捉到肉眼所看不见的不可见光,不需经过瞳孔、水晶体、视神经等的传导。直接在脑海中成像。
一般人都很相信自己这双肉眼睛所看到的事物,所谓眼见为凭,看不见的就不相信,其实世界上已经有许多人,透过身体力行上述的种种修炼方法,开启了他们的第三只眼。这只眼睛开启了之后,他们才真正了解到什么叫大开眼界,也才认识到这双肉眼的局限性有多大。…,
由于现代医学对松果体所分泌的褪黑激素(onin)的功能日益了解,我们得以进一步窥知松果体的奥秘。
松果体在我们幼年时体积最大,随着年龄增长,便逐渐钙化、萎缩。
松果体会根据所接收到的光量多少来决定褪黑激素分泌的量。藉由对光的敏感度,松果体充当了人体内的一个时钟,掌控着每天苏醒和睡眠的时间。人体在夜间睡眠时,会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通常在夜间11时至隔日凌晨2时分泌最为旺盛,清晨以后的分泌量则急剧下降。
褪黑激素在体内的浓度也与年龄有关,一般而言,自出生三个月后开始上升,六岁时达到最高峰,青春期之后,褪黑激素的浓度则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
松果体通过褪黑激素的这种昼夜分泌周期,向中枢神经系统发放“时间信号”,转而引发若干与时间或年龄有关的“生物钟”现象。如人类的睡眠与觉醒、月经周期中的排卵以及青春期的到来。新近发现,人体的智力“生物钟”以33为周期进行运转,情绪“生物钟”为28天,体力“生物钟”为23天。这三大生物钟的调拨也是由松果体来执行的。
褪黑激素的化学结构非常简单,但是在人体内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监视着体内各种腺体、器官的运作,指挥各种荷尔蒙维持在正常的浓度;它可以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得血压下降、心跳速率减慢、降低心脏负担;它能够减轻精神压力、提高睡眠品质、调节生物时钟、缓解时差效应,而且具有加强免疫功能、抵抗细菌病毒及预防癌症、老年痴呆症等多种疾病的功效。
褪黑激素是由负责神经传输功能的血清张力素(onin)转化而来。白天时,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极为活跃,心灵动荡散乱,需要更多的血清张力素来供应神经细胞;而到了晚上或静坐时,情形就恰恰相反,有意识的活动变少了,因此有更多的血清张力素转化为褪黑激素。可是一旦眼球见到光,褪黑激素的合成就会被抑制住了,这就是为什么夜班工作者、深夜开灯睡觉者,免疫功能可能会下降,也较易罹癌的原因。
美国有两项研究发现,深夜明亮的灯光会减低女性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和增加雌激素的水平,这使得夜班工作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机率增加。对于猝死儿的研究也发现,有些猝死儿的松果体发育不全,脑部的褪黑激素量过低,脑部无法处理自由基,使得自由基对脑部造成伤害。另有一项儿童及成年人忧郁症的研究发现,精神病的病人其体内褪黑激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的人。
褪黑激素普遍存于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体内。食物当中含量较多的有∶燕麦、甜玉米、米、姜、蕃茄、香蕉、大麦等,但是它们的含量的百分比均不高。此外,摄取诸如海带、黄豆、南瓜子、西瓜子、杏仁果、花生、酵母、麦芽等食物,也有助于褪黑激素的合成。
吃的少也有助于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研究指出吃得少的老鼠,年届高龄时,其松果体仍能保持和年轻老鼠一样的健康,并且能保持褪黑激素分泌的规律,体内的褪黑激素浓度也还有年轻老鼠的八成左右;反观不限制食量的高龄老鼠,它们体内的褪黑激素浓度大约只剩下四成左右。…,
研究报告指出,平常有静坐的妇女,她们在夜间体内的褪黑激素浓度比一般妇女高。此外像日间运动也有助于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夜间运动则适得其反。所以,想要保持松果体的年轻,就要少食、素食、多运动、从事静坐冥想,并过个有规律、有节制的生活。
褪黑激素普遍存于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体内,食物当中含量较多的有∶燕麦、甜玉米、米、姜、蕃茄、香蕉、大麦等,但是它们的含量的百分比均不高。此外,摄取诸如海带、黄豆、南瓜子、西瓜子、杏仁果、花生、酵母、麦芽等食物,也有助于褪黑激素的合成。
吃的少也有助于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研究指出吃得少的老鼠,年届高龄时,其松果体仍能保持和年轻老鼠一样的健康,并且能保持褪黑激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