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比,巴基斯坦中西部城市。在纳里河东岸,奎达东南,附近产高粱、小麦、油菜籽、稻,饲养骆驼和羊等。农牧产品贸易中心。由雅各布阿巴德进入博兰山口的要道。另外,由于博兰河上建有拦河大坝的原因,锡比平原附近的24000亩土地主要由博兰河的河水灌溉,在旱灾中,虽然博兰河也受到影响造成水位降低,但是锡比平原今年的粮食收成依然不错。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巴基斯坦农户来说,锡比平原上的小麦和羊是他们的口粮,种植的高粱是向中国出口的经济作物。博兰河的河水是他们的命根子。
巴基斯坦第五集团军撤退的时候,曾经想把博兰河大坝炸掉,然后水淹锡比平原。不仅仅是阻止印度人进攻,同时也是为了让平原上的小麦不至于资敌。
中方派遣军事联络小组的组长斯拉木坚决的阻止了第五集团军军长法赫尔准将的这个无比糟糕的主意。先不说博兰河水漫锡比平原能不能阻止印度人的机械化部队的通过,但是他们炸开博兰河大坝,首下倒霉的还是锡比平原上生活的那些老百姓。第五集团军没有能力将这里的所有老百姓全部迁走,就必须给他们留下活路。不然的话,这些对本身处于西部地区,同俾路支省毗邻的地区会不会真的走向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反面还不清楚,但是不会跟印度人起什么大冲突就是了。因为自己的军队也没干什么好事!
至于资敌……斯拉木给法赫尔中将算了一笔帐,按照300公斤的亩产算,这些小麦就算全给了印度人,不过7200吨而已,按照印度人所能掌握的运力,一共也就180个车皮。按照印度第十二打击军和配属的第21军来说,其战斗时间内,每天消耗的物资就需要14个车皮,这些粮食是最不起眼的。对于印度的运力紧张情况并无多少缓解。
另外,中方的地面部队已经开始秘密集结,随时准备入境作战了。到时候,巴基斯坦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重修博兰河的大坝呢。
在中方的劝说下,第五集团军放弃了炸毁大坝的构想、而对于印度人通过默杰攻击奎达地区的意图,巴方不仅在中国的帮助下建立了稳固的防线,同时派出大量的武装人员携带自动步枪,火箭筒等武器,在博兰山口这一地形复杂的地区骚扰印度人妄图通过这一地区的先头部队。
逐渐的,双方的战线稳定下来。而同时的,木尔坦一线的战事紧张起来。印度统帅部不得不从雅各布阿巴德至锡比一线抽调军队加入到木尔坦一线的战役中去。锡比地区军事力量的密集程度开始逐渐下降,到了第十二装甲师进入默杰之后,锡比地区的印度人已经没有什么发动大规模攻击的能力了。大量的南部巴基斯坦“伪军”和俾路支人武装分子参杂其中,战斗力下降的很厉害。
韩荣涛和老李他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到的向锡比方向进行侦查的命令。他们选择的路线已经是由卫星和无人侦察机反复勘察过的、另外,邹健的命令仅仅是让他们摸清印度人大体的军事部署。至于城市地区内部的情况,韩荣涛他们在面容上实在不像,这些就教给了巴基斯坦方面的情报人员,同时驻巴的军事代表斯拉木等少数民族战士,则利用自己的外型优势,向更深的地方渗透。
韩荣涛和老李两个人从博兰山口北偏东方向14公里处的季节性河床上渗透过来。这一片地区原本是博兰河雨季泛滥的地区。这一片地方呈丘陵地形,雨季的时候,博兰河水从丘陵上冲下来,差不多有60米的落差,长度2。4公里。平常的年份,这里还会形成一些季节性的浅水湖泊。
而今年,整个地区完全看不到一丁点水的痕,有的仅仅是干涸的河床而已。由于阳光的暴晒,地面已经板结开裂。
韩荣涛和老李走过这一地区的时候,用随身携带的工具向下挖掘了一番,并测试了一下土壤的硬度。探查这一地区的通过性,也是他们侦察的一个项目。
邹建交给他们来测试这个地方的土层情况是有目的的。从博兰山口出来之后,是一个宽度约5公里的一个大型喇叭口。从这里向博兰山口内攻击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机械化的部队根本无法展开宽大正面,只能添油式的一点点往前顶。
而相同的,从博兰山口向锡比方向进攻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因为兵力从博兰山口出来后,要面对一个五公里宽的阵地的集火攻击。按照邹建的估计,如果是由解放军来守卫这个地区的话,不用多,一个团的兵力梯次布置。在后方15-18公里之间部署数字化炮兵,提前装订射击诸元。以两到三个数字化般作为引导。只要炮弹轮换的火炮足够,他有信心在这里堵住一个军的对手。
所以,这个地方,不能硬来,起码不能这么不管不顾的一头生撞上去。以第十二装甲师的实力,突破博兰山口没什么了不起,但是肯定要承受一定的损失。这是邹建所不愿意承受的。毕竟从瓦罕走廊到坎大哈,再到奎达,路途遥远,第二十一集团军的机动能力再强,在这种糟糕的地形上,也不可能在一个时间段内将全集团军的5。2万人全部压上来。
赔本的买卖不做,赚的少的买卖一样不能做。邹建想的是,如果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整个锡比地区。这样的话,从奎达到这里的铁路就能全线贯通,可以以锡比为基地,向雅各布阿巴德展开攻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去炒正在木尔坦一线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