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最强乡村>第一百四十八章 灶祭
未完的妇女不得经过灶前;披头散发者不得烧饭做菜;不得将污秽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这些忌讳,除了在灶前小便、吐唾沫等有碍卫生以外,许多都没有什么道理。但由此可知,古人对灶神是怎样毕恭毕敬了。

对灶神的忌讳如此之多,而一日三餐又顿顿离不开灶。人在灶前稍不留意犯了禁忌,得罪了灶王爷,腊月二十三上天一汇报,就不知将会降下什么祸事。所以,在灶王爷上天之前,人们必定要郑重其事地祭祀一番。

古时候每逢祭灶这一天,不论大户小户,不分贫富贵贱,家家都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盆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设供祭灶。这时还要在厨房神龛供奉的灶神像两旁,贴上千篇一律的新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

关于祭灶的供品,汉晋时流行以黄羊祭祀,南北朝祭灶则用“豚酒”。宋代按范成大《祭灶诗》所说,“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食品就更加丰富了。

这些供品无非是要堵住灶神的嘴,让其酒足饭饱,心满意足,上天后切莫计较家长里短的杂事,多加包涵。明清时期,祭灶食品由荤变素,增加了柿饼、干果之类。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还增添了灶糖,即麦芽糖。麦芽糖又甜又黏,把它糊在灶神嘴上, 一来灶王嘴吃甜了,就不好再说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嘴。至于连糖果也供奉不起的贫苦百姓,则只好对着灶神许愿。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今年日子过得苦,来年再请你吃糖。”

祭灶活动是一种迷信,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己命运的茫然不解,他们只能把自己遭遇的各种吉凶祸福托之于神。 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到近现代祭灶活动就逐渐衰亡了。

不过这种事情再迷信他也是一种习俗,你能说中秋吃月饼不是一种习俗,他最开始一样流传这神话故事,这不是一种迷信。

所以在都市消逝的很多风俗文化都被农村(还指针对偏远一些的山村)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

柳毅也觉得很多华夏的节日就是封建迷信,但为什么不全部取缔现在还有很多要加以保护呢,那只是为了有一个传承有序,能表达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母亲之所以要祭灶也是新房新年,很多传统的习俗都要遵从,期盼保得一家太平安康,取一个吉庆的兆头罢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八章 灶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