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国风云>第八十五章 阵营

大战之后,中国的军事改革产生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结果。

这就是,陆海空与陆战队,这三军一兵形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陆军与空军跟海军与陆战队简直势不两立。

对抗的起源,正是最初的陆海之争。

相对而言,空军的历史比较短暂,因此在三大军种中的地位并不高,只是这个局面在大战末期发生了改变。

大战中,从做出的贡献与产生的影响来看,空军并不亚于陆军与海军。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以中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能够打赢这场战争,由中国空军推行的战略轰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核武器的出现,极大的增强了空军的重要性。

要知道,在战略弹道导弹与战略核潜艇问世之前,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是唯一的核武器运载平台,也是唯一的核威胁手段。

只是,空军是一支纯粹的打击力量,作战方式极为有限。

在当时,就算战略轰炸能够把一个国家变成废墟,最终依然需要动用地面部队,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显然,空军还不具备单独打一场战争的能力。

与之相比,陆军就更需要空军的支持了。

现代化战争中,制空权几乎决定了战争的胜败,而且空中掩护与空中支援对地面部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陆军没有空中力量,自然只能依靠空军。

事实上,这也正是陆军与空军形成一个阵营的原因之一,即陆军需要空军提供的支援与掩护,而空军则需要陆军去夺取胜利果实。在大陆战场上,陆军与空军的组合,能够战胜所有强敌。

陆军与空军走到一起的另外一个原因,或者说是主要原因,是海军一家独大。

大战的最后一年,海军获得了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军费。虽然海军的兵力不是最多的,甚至比当时的陆战队还要少,跟陆军相比更是差了很远,但是海军的技术水平最高,作战能力也更加全面。特别是在陆战队成为独立兵种之前,海军拥有在海洋、天空与陆地上作战的全部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让陆战队成为独立兵种,也是为了削弱海军。

不管怎么说,陆战队成了独立兵种之后,海军就不具备单独在陆地战场上进行战斗的能力了。

问题是,陆战队从海军中脱离出来,与海军的关系肯定非同一般。

事实上,第一任陆战队参谋长就是一位海军将领,在大战期间才成为陆战队将领,战后更是竭力维持陆战队与海军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陆战队与海军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人事上。

做为独立兵种,陆战队有制订预算的权力,在人事任命上也不再受海军控制,但是陆战队绝对离不开海军。这就是,在成为独立兵种的时候,陆战队并没有获得一种至关重要的作战力量,即登陆舰队。

登陆舰队依然编在海军名下,而且又海军负责建造与维护工作。

显然,没有登陆舰队,陆战队哪里也去不了,自然就没有独立作战能力了。

当然,这也是陆战队只是独立兵种,而不是一个军种的关键原因。如果陆战队拥有了登陆舰队,就可以成为军种了。

这个因素,直接决定了陆战队与海军的关系。

要知道,在陆战队成为独立兵种之后,相继建立了包括航空兵在内的各种作战部队,却始终没有获得登陆舰队。

陆战队跟海军抱团,那么陆军与空军就别无选择了。

可以说,如果陆军与空军依然各自为阵,那么海军独大的局面就将维持下去,陆军与空军都无法撼动海军的地位。

这一点,在由顾祝同出任首任参谋长会议主席上就看得出来。

陆军与空军必须抱团,才能压制住海军,在总参谋部获得足够的权力,从而主导中**队的发展方向。

只是,陆军与空军绝不是铁板一块。

战后,陆军与空军闹了很多矛盾。

首先是在战略核打击的问题上,为了争夺弹道导弹部队的控制权,陆军与空军闹得很不愉快。最终的结果,更是让陆军将领很难接受,而且也直接导致陆军失去了与空军结盟中的主导权。

要知道,把弹道导弹部队划给空军,意味着陆军不再可能获得战略打击能力。

虽然到了七零年代,随着配备了地形匹配制导系统的远程巡航导弹问世,陆军掌握了战略核打击能力,但那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而且巡航导弹永远不可能取代弹道导弹,也成了战略核打击的中坚力量。大多数情况下,陆军那些配备了核弹头的巡航导弹都被归在了战术核武器的范畴之内。

接下来,陆军与空军还为防空部队的归属权爆发过冲突。

这就是,原本隶属于陆军的防空部队,在战后进行了改编,陆军只保留了以高射炮为主的近程防空力量,而军级以上的防空部队全部归属空军,并且由空军负责在包括首都在内的大城市附近构建防空圈。

这一改编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核时代,防空也是战略力量。

问题是,这样一来,陆军就变成了一支很彻底的野战部队,连驻守大城市的权力都被剥夺了。

随后,陆军与空军还在陆军航空兵的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

这次,主角是直升机。

早在大战结束之前,直升机就在德意志第二帝国问世,而且美国在战败之前也制造出了几种直升机。只是,直升机在战争中


状态提示:第八十五章 阵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