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们笑闹了一番,听到外边儿忽然一阵喧哗,鞭炮声噼里啪啦作响,充当喜娘的贾媒婆高声喊着新郎官儿来了,阿荷和阿秀忙贴到门上去瞧。 [
李欣拉了阿妹的手赶着时间又嘱咐了一遍,觉得自己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便只扯了下她的领子,把嫁衣衣领给拉直了,方才低声笑道:“阿妹出嫁了,以后就是别家的人了。”
“大嫂……”
“好在你大哥在镇上,要是有什么不如意的,记得跟你大哥说。”李欣叮嘱着:“别什么事儿都憋在心里。”
阿妹点头,关氏也道:“要是婆家给你气受,能忍便忍,忍不了便要跟娘家说。你几个哥哥都在呢。”
阿妹又是点头,眼珠子红红的,瞧着似是要淌泪了。
李欣忙拿了帕子给她揩了揩,说:“好了,哭花了妆可就不美了。姑,赶紧把盖头给阿妹盖上。”
关氏答应一声,笑眯眯地给阿妹添上盖头,竟像是嫁女儿一样感慨道:“虽说这是喜事儿,可还是让人心里戚戚的。”
李欣笑了一声,察觉到热闹已经近门边儿了,赶紧示意阿荷阿秀等人。
问了要红包、为难了新郎官儿,阿秀才满意地把门给打了开。
关氏和李欣扶着阿妹走到门边儿,韦行知已经给她们作揖叫人了。
一声“姑母”叫得关氏心花怒放,连声赞好,嘱咐了韦行知几句让他好好照顾阿妹,便将阿妹的手交到了她手上。
吹吹打打的队伍周边儿围了不大群的娃子,嘻嘻闹着跟着喜轿往镇上方向去。娘家人这边儿还要招待大家吃一顿饭,男方那边儿还要拜天地入洞房之类的,却也不归女方这边儿管了。
李欣扶着关氏看着那一串热闹的队伍渐行渐远,阿荷低低感慨道:“阿妹也出嫁了……”随即又拉了阿秀:“就差你了!”
因为是大喜事儿,女方这边儿也请了不少亲戚朋友。冯家作为关家的未来亲家自然也来了的,冯德发也距阿秀不远,听到阿荷这句话便低低笑了一声,看向阿荷的脸上满是柔情。
赵昌会别开脸。心中有些滞闷。
关氏拉了李欣回去,倒是问起李欣阿妹嫁妆的事儿。
“……给多了觉得是欺压他们,怕他们不会对阿妹好;给少了又怕阿妹被他们瞧不起,嫁妆还是蛮重要的……你这给阿妹的嫁妆可合适?”
关氏自然知道嫁妆都是李欣管的,她是阿妹的姑姑,不能问李欣到底给了多少,省得李欣心里不高兴。所以她提问也是问的合不合适。
李欣点头笑道:“我跟阿文商量过的。拟了一页嫁妆单子,也念给阿妹听了的,阿妹没有意见,倒也配得上韦家给的聘礼,稍微丰厚一些,也表示我们疼阿妹,希望韦家也能好好疼阿妹。想来韦家不会有意见。”
关氏便含笑点头,说李欣这事儿做得很对。
招呼大家吃过一顿午饭。大家便各自告辞回去。阿荷他们离得远,少不得要歇息一两天再回去,李欣也欣然接受他们住下来。
办完阿妹的终身大事儿。关家接下来的大事儿便是杏儿的临盆了。
年前悦哥媳妇儿姚氏生了个女孩儿,悦哥虽然失望,却也疼惜小女儿,过两日摆百日宴,请了几家关系好的去坐。关文和李欣便在其中。
杏儿的产期便该在这正月,杏儿还说肚子里的娃子乖巧,知道自己小姑姑要出嫁,所以这时候也不来添乱。
关氏则说杏儿的娃子沉得住气。
关氏临走前还仔细叮嘱关武要随时注意他媳妇儿的动静,要是有点儿不舒服就赶紧去拉产婆来。听说阿秀送了杏儿一根人参,关氏也高兴地不得了。直说阿秀懂事儿。
关氏一家人回镇上去了,扬儿和小康舍不得他们二表叔。赵昌生是个孩子王,但好歹这翻了年过去也是十六岁的娃子了,人瞧着稳重了许多。只不过回来后跟扬儿、小康混在一起又露了原形。
阿荷夫妇多待了两日也走了,大丫二丫身上终于穿了保暖的新衣,瞧着粉粉嫩嫩的。让李欣亲了好几口。
初七一天阿秀匆匆来又匆匆走,瞧见李欣疼爱大丫二丫,免不了也到李欣跟前问她要不要给她带点儿补药回来。
李欣自然答应,阿秀也尝试着给李欣号了号脉,只说李欣可能身体寒了,所以不易受孕。
那可能就是宫寒。
李欣摸了摸肚子,每次来月信她的确是肚子绞痛,手脚冰冷,她也知道自己这个毛病,所以也都在吃红枣、花生这类补血的东西,还时不时熬了红糖水喝,只是也都不怎么见效。
李欣点点头说:“那就麻烦阿秀你了,帮我抓点儿补血的药材。”
阿秀点头,又对李欣道:“大嫂也别大意了,平日里要是能做点儿温补的吃食,也尽量做了来补补。如今又是冬天,正好能补的。”
李欣应了下来,阿秀又道:“二嫂生产的时候,家里记得给我报个信儿。”
李欣自然也点头应下。
正月里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过年的气氛很浓。
正月初十的时候阿妹回门儿,和韦行知一起回来的,瞧着一对小新人感情很好,阿妹娇羞,韦行知笑得温柔,回来正式改口叫了爷爷、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送的礼看起来也是精心备过的,在家歇了一晚才回了镇上去。
正月十二的时候李欣和关文去吃了悦哥二女儿的满月酒,正月十三李欣请客,叫了银环、白慧等人一起来吃了一顿羊肉汤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