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南浏览报纸,大公报上面刊登了孙文逝世的消息,一时之间,举国震动。
他留下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激励着无数人。
“他去世好像提前几个月,看来蝴蝶效应起作用了。”
司徒南摸着下巴,坐在沙发上呢喃道。
不一会儿,就看见宋ml眼睛红红地进来,看来她已经知道消息了。便问宋ml:“要不要去天津看看。”
宋ml犹豫一会,摇摇头:“子文差不多把武汉整理好了,政府很快要迁到武汉,手里还有大堆事情,千头万绪,我留在上海时间有些长了,过两天就启程去武汉。
至于二姐那边,恐怕她心里也不痛快,先发封电报安慰她吧,其他的来日再谈。”
“好吧,随你。”
司徒南点点头,想到一代伟人谢幕,心里有些可惜。
说起来,宋家被自己挖了墙角,没能成为孙文的臂助。还有提前拉拢陈炯明等人,造成国民党势力远不如历史时期,自己才是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啊!
那位孙先生泉下有知,会不会怨恨自己呢?不过,为了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司徒南自问问心无愧。
想到这里,司徒南动摇的心变得更坚定了。
“想什么呢?”宋美龄看着司徒南沉思的样子,分明的侧面轮廓,若有若无的笑容,真有说不出来的迷人。
“没什么,只是为那位从未见过面的孙先生惋惜。他的公子孙科好像颇有才华,我们应该照拂一二。”
司徒南回过神来,建议道,“就让他做未来的上海市长,你说呢?”
……长江下游的战事进入关键时刻,掀起一股更大的波浪,大量的富翁、难民像潮水一般涌进上海,也把躁动的情绪带进上海。
(这真是句废话,上海滩哪天不浮躁啊?)大公报每天都刊登前方战事的消息,络绎不绝的报童喊着号外号外穿过上海滩的大街小巷,上海人终于意识到,北伐军要进城了,老百姓们暗自期待,盼望王师如同甘霖。
经过连日来,大公报等权威报纸疲劳轰炸,北伐军纪律严明,战无不胜的人民革命军的形象在上海滩树立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对这支军队多了几分好奇期待,少了几分敌意和戒备。
国民党军队归顺后,邓铿率领第一方面军就被解放出来,如同猛虎下山,不到一个月内攻入浙江,连续打了几场精彩的战斗,干脆利落地消灭孙传芳的主力。
隔着松江,几乎可以看见美丽的魔都——上海,还有上海滩特有的糜烂的气息。他们正赶过来。
与此同时,李宗仁率领的第三方面军从江西安徽,逼近江苏。这时,埋伏在马鞍山的民团终于发力了,年青的将领孙立人率部在齐燮元的背后狠狠地捅了一刀。
在海军的支援下,和飞机配合下,顺利渡江,连克南京城外的重要阵地,齐燮元只得命令部队放下武器,而他本人带着巨额财产跑到上海租界享福去了。
至此,直系北洋势力被全部拔起,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广州政府统治。
经过四年奋斗,广州政府的版图终于从珠江流域扩大到长江流域,“好消息啊,南京城,下了。”
司徒南刚从南华领事馆回来,就听到助理何永元激动的声音。
“不错啊!是谁那么勇猛啊?南京城可不好打啊!”司徒南饶有趣味地问道。
“说出来少爷你肯定会惊讶。”
何永元小小地卖了个关子,有些炫耀道,“是孙立人。那小子干得不错。齐燮元的北洋军主力正合我们的军队交战,孙立人率领一支军队从马鞍上杀到北洋军后方,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北洋军打乱,李宗仁司令抓住机会进攻,敌人兵败如山倒,我们取得了大捷。
孙立人跑得最快,趁着北洋军兵败如山倒,马不停蹄地杀到南京城下,所以最先进入南京。这次他立功不小,已经当上了师长了。”
“这么快?他好像今年才刚从西点军校毕业吧?”
司徒南有些惊讶。
“或许人家有将种吧。苦艾局长、王亚樵、还有宋子文他们没少支持孙立人,安徽民团发展迅速,正好碰上好机会,想不出风头都难。”
何永元羡慕道。真不知道孙立人那家伙踩了什么狗屎,居然有如此多大人物支持他。
兵源从斧头帮普通帮众里挑选,军官来自南华的安徽籍军官退役回来,装备粮饷得到大财主宋子文的支持,此外,还有情报局的支持……齐燮元输得不冤啊!
短短半年,北伐军扩编一倍,总兵力达到50万,大小将校都升了一截,一批青年将领脱颖而出。不到30岁就成为旅长、师长,甚至军长,可谓年少有为,得意之极。
“对了,上海呢?我们的军队什么时候进城?小嘉道理不是和何丰林谈好了吗?”司徒南有些不耐烦道。
“原本最接近上海是独立军的叶挺部,他是国民党的将领,所以被调到淮北去了,因此耽误了小半天。”
何永元解释道。
国民党的虽然是盟友,但上海太重要了,怎么可能让他们进来呢?这样的安排很合理。
毕竟硬仗大仗大部分都是北伐军打下来的,独立军不过搭顺风车,捡便宜而已,广州政府能提供物资,容忍他们通过缴获扩编军队已经是很宽容了。
“做得好。这段时间,国民党的军队应该扩大不少了吧?嗯,让他们过长江去,最好进入山东,充当我们和张作霖的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