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国家重器>第十二章 不屈的民族

越是深入开伯尔山口峡谷,越是让人心惊。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地形结构,让人能强烈感受到,这个山口峡谷,未来仍将是西亚地缘政治中的敏感区域,是一块各方势力必争的战略要地。

进入峡谷约公里,便到了沙加依堡,这里是开伯尔山口峡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隘。公路两旁的山坡上,涂得五颜六色的墓碑随处可见,那都是英国人在年第二次英阿战争中留下来的。

公路旁的干河床里,新建了很多横七竖的三角型大水泥礅子,这是清真之国为阻挡北极熊的铁甲洪流,而专门布设的。开伯尔山口峡谷内的防卫也很严密,行了公里,已经经过了四个检查站,每隔一段距离就可以看到值勤的清真之国边防军人。这一切,似乎时刻在提醒着人们,战争离这里并不遥远。

当年,古代雅利安人,就是通过开伯尔山口,入侵过印度平原和印度河流域。波斯以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也是从这里入侵到印度河大平原,并直下印度洋。近代以来,英国和北极熊为争夺中亚霸权,也曾在这里打得不可开交。

野心勃勃的沙皇俄国,最大的meng想,就是从这里南下取得印度洋不冻港。彼得大帝临终前遗言称,“当俄国可以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时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统治。”在冷战中,北极熊最大的meng想,也是通过这里直下印度洋,并建立永久性不冻港。

继续驱车行驶了半个多小时,采访组来到地处制高点的兰德库特小镇。兰德库特山口更为险峻,已经废弃的小型要塞,建在路边的小山顶上,把守在山口的两边。而山下的简易公路,就是在当年英国人修建的山间便道上重新修建的。

年月,喀布尔爆发反英大起义,第二次英国–山人伊斯兰共和国战争爆发。在战争开始时向喀布尔进军途中,英军马德拉斯工兵团和驻白沙瓦野战部队的掘矿兵,修建了贯通整个开伯尔山口的简易道路。

这是途中一个较大的村镇,约有近万人口。一条街两旁有几十家商店,到处摆放着穆斯林喜欢吃的甜食、油炸食品、奶制香蕉和大石榴,以及各种蔬菜和日用品,附近的居民都到这里的巴扎贸易,过往行旅多在这里歇脚。

小镇的房屋都是白色的石头建筑,象一座座坚固的堡垒,在阳光下耀眼得很。小镇居民分属几个帕坦**部族,几家和平相处,互不干涉。

从当地人慢悠悠的生活节奏,虞松远感觉,斯贝茨纳兹或“信号旗”的“闪电”突击小组,如果隐藏在这里,还真是一个极好的藏身之地。因为,小各部族的男人们,主要工作就是为过往商队提供保护,以获取收入。几乎所有的男人,进进出出,都背着中国的式冲锋枪,是武装人员再好不过的隐蔽场所。

对这个小镇,必须进行深入调查。

要离开兰德库特小镇时,虞松远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这有点说不清理由,就是一种感觉,潜意识中的一种,非常不好的感觉。

在兰德库特小镇不远处,是开伯尔山口峡谷最狭窄处,这里建有阿里清真寺,也是一座小型圣陵。这座圣陵是为纪念阿里;伊本;阿比;塔利卜(约公元年左右)而建,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侄子和女婿,第一批伊斯兰教皈依者之一。他在麦加卡巴天房(即克尔白)里出生,因此被认为地位极其神圣。

在圣陵的上方,还有一处废弃的要塞,位于山口的最高点。要塞由山人伊斯兰共和国埃米尔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年),于年建造。圣陵和堡垒坐落在险峻崎岖的高地,俯瞰着深深的峡谷,山脚下就是峡谷中的河床或浅滩。

这里地势极为险要,两侧都是崇山峻岭,是封锁开伯尔山口峡谷的要害之地,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一次(4年)和第二次(年)英国与山人伊斯兰共和国战争期间,英阿两**队,多次在这里发生惨烈战斗。

出镇子不久,汽车开始沿山路下行,经过一道陆军检查站,进入一片开阔地。这里不仅是峡谷中的一个绿洲,同时也是一个制高点,地势极为险要。两侧山峰逐渐收紧,只留下了不到十米宽的路面,然后又突然展开,形成一个庞大的峡谷,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人伊斯兰共和国平原。

这里有一个小村庄,就是巴阿两国交界处的托尔哈姆部族。托尔哈姆部族驻地并不大,四周绿树环绕。在村寨的前方,设有清真之国的边防哨卡,清真之国的星月国旗在上空飘扬着。站在村头高处,能看到不远处的喀布河谷地。河水象一条白色的玉带,曲折穿行在群山之中,逶迤远去。

两国边界在这里只有一道铁丝网相隔,对面约一百米处,便是山人伊斯兰共和国边境哨卡。

说来也巧,路边竖立的简易路牌表明,从边境线到喀布尔是公里,坐汽车需要4个多小时。而从边境线到伊斯兰堡,乘汽车也只有4个多小时。从托尔哈姆到白沙瓦,仅有一个多小时路程。

“哨卡控制交通要道,驼队怎么通过?”林柱民不解地问。

毛虫说,“喀布尔政府军的哨卡,早就被买通。夜晚,只要给点钱,一般对商队进出,基本不敢管。后方几公里,还有北极熊第4集团军一个哨卡,有毫米重炮守卫。商队只要绕过北极熊哨卡,就能畅通无阻。”

站在巴阿两国的边境线上,看着从开伯尔山口进进出出的大批山人伊斯兰共和国人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不屈的民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