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哉大明>244.第244章 兵者诡道4

宁远城的西城墙是由吴襄和唐通两名总兵带领着手下的明军轮流坚守。

若是没有战事,每名总兵手下的兵,每天坚守六个时辰。到时交卸了防务之后,其他时间就可以到城下休息。

但是,若有战事,除了正在城头轮值的必须坚守之外,另一名总兵极其麾下也要随时待命,接到上城协防或接过防守的号令,必须在一刻钟之内就得要全体登上城头。若有延误,军法处之。

今天正是唐通的部下坚守城墙,另一名总兵吴襄带领麾下在城下待命。唐通所请求的增援,指的就是吴襄的兵。

唐通自己都没有想到,今天这个仗会打成这个样子。

其实,最危险的关头,还是当大家以为的蒙古人突然开始发起猛烈进攻的时候。

因为双方对阵的形势是猛然紧张起来的,城头之上的极个别士兵或许是受不了这突然的变化,神经有些近于崩溃,马上就要转身仓惶逃命。

这种情况若是不马上坚决制止,或许转眼间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整个守城的明军就此崩溃也并非危言耸听。因此,站在后面的督战队看到那几人回头不停地张望时,就已经盯上了。一俟他们车动身形转身要溜,随着一声“临阵脱逃者,就地正法!”的大喝,几颗脑袋已经滚落地下。

砍翻了几个试图溜走的怕死鬼之后,城头的明军这才凛然,浑浑噩噩的头脑清醒了一些,因此也彻底打消了临阵脱逃的念头。当时唐通也是非常紧张。若是麾下崩溃,那么他这个领兵大员自然是难辞其咎,弄不好就被孙大帅拿来做个典型,一刀就给“咔嚓”喽。

之后又经过数轮搏杀,城上的明军伤亡很大。此时蒙古人和后金巴牙喇混合组成的攻击仍然势头不减,明军苦苦支撑。

总兵唐通的身上也是带了伤,肩膀兀自插着一支狼牙箭的箭头,只是箭杆被折断了。

看看形势非常紧张了,唐通觉得还是要请求支援。

“大帅,情况危急啊!请调吴总兵上来吧!”唐通急急忙忙来到城门楼,向孙承宗求援。“我的兵可以不撤,可以与吴总兵共同守御,”为了避免在孙大帅面前留下贪生怕死的印象,唐通咬牙说出了“不撤兵”的话。他能够说这番硬气话也是不容易的,是冒着自己麾下的并被打残、甚至打光的风险的。

那个时代有句话说:兵是将之胆。因为你手底下没了兵,为将者成了光杆儿司令,那说什么话都不好使了。手下若是有着几千上万的兵丁,那说什么不仅自己感到硬气,听话的人也不敢不重视。甭说别的,就是简简单单的因为“闹饷”生出一些事端,地方上苦于骚扰不说,就算是上司也害怕引起兵变而不敢强行压制。

当然了,是不是调吴襄增援登城,他唐通是不是将兵撤到城下休整,都不是唐通自己说了算的。非但如此,但凡他有任何畏敌退缩的言行表现出来,孙大帅可是说不定马上就翻脸,将他拉出去砍了脑袋的。别看他的部队刚才打的不错,很是勇敢,可若是一出现畏敌畏难的情形,此前的英勇不仅一笔勾销,而且恐怕还要军法处置。

不只是对唐通一人,所有的将官和兵丁,凡是有不听号令者、扰乱军心者,都是同样处置。这都是战前就反复强调多次的,任何人都没有例外。

“唐总兵,稍安勿躁,”孙承宗一直通过窗子注视着城墙上明军与后金、蒙古的激战,并没有回头去看在身后喋喋不休的唐通。

对于唐通的聒噪,老帅孙承宗并没有多么动容。

他知道唐通的兵打的很苦,伤亡也很大,可终究还未到真正不支的地步。

但是,也不是要等到真正不支的时候,才可以调动增援。若是唐通这支部队真正打残了,恐怕也不利于今后的战斗调配。

是不是调动增援,孙承宗正在等一个人的意见,而这个人此时并没有在城楼里。

“大帅,可以了,吴总兵可以上来了,”说曹操,曹操就到。牟其峰进来之后,先对孙大帅和唐总兵分别施了一礼,然后就对孙承宗说了一句令唐通感到非常惬意的话。

这个牟其峰也是一名参军人员,随同卢象升来到宁远城,协助抵御后金的进攻。孙承宗很是信任于他,很多时候都以他提供的情况和分析做为自己决策的依据。

唐通本来是对这个卢象升及其他参军人员没太有什么好感的。

要说起来,不只是唐通一人对他们充满了恶感。

卢象升带着这些人一来,就一本正经地一再严明军纪什么的,令人不厌其烦。尤其是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他们还要核对兵员人数,这一下更是令带兵的将官们心生不满。

带兵的将官不吃空饷,拿什么给文官送礼,拿什么豢养家丁,拿什么去养姬妾……若是不让吃空饷了,这当官还有个什么滋味。

如此想、如此认为的,可不只是唐通一人,所有的将官都是将这个卢象升他们当做了眼中钉肉中刺。

可是,别看这个卢象升只是兵部职方清吏司的主事,却是皇帝陛下亲自委派而来。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意见就是代表了皇帝陛下的意见,得罪他就与得罪皇帝陛下无异。因此,唐通等人虽然心里暗自腹诽,可表面上却是满脸的笑意。

不过,此时此刻,唐通脸上的笑意却是真诚的,因为这个牟其峰终于说出了他最想听的话。

“可以调动增援了?”孙承宗再次确认了一下。

<

状态提示:244.第244章 兵者诡道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