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哉大明>425.第425章 新兵

按照以往的惯例,宁远城和觉华岛应该也会有种平静的感觉。

大战刚刚结束不久,后金的大部队虽然已经撤去,可宁远城的城里城外以及周围地区,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空气中的血腥气息仍然似有略无,不管是留在这里的,还是那些撤走的,大家似乎是劳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来到了田间地头,应该就此喘息一小段时间,一边检视盘算着得失,一边****伤口……总之,大战之后,双方应该是有一段平静时期的。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源于人们的惯性思维,或者说是多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式。

有这种思维的人,包括女真人、蒙古人,当然也包括绝大部分的大明汉人。

这种思维定式的内容大体是这样的——如今的大明,已经无力进攻,只能采取龟缩关内防守的策略,因此,只要女真人和蒙古人不去主动进攻,辽东这边、以及大明九边之外的区域,就是一片平静。

尽管已经为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付出了一些代价,可若想从根本上予以改变,还不是那么容易。多年来形成的那种思维,还要以惯性的名义,继续控制着人们的思绪和行动意识。

此时大家的目光、或者说辽东的“热点”,似乎也随着后金大兵的东进,而指向了半岛东端的皮岛和獐子岛,指向了毛文龙和东江军。

至于朝鲜嘛……因为朝鲜和后金之间已经签订了城下之盟,朝鲜在名义上已经归附了后金,因此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为朝鲜感到担忧。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朝鲜人自己。

可这个时候的后金,已经到了穷凶极恶、慌不择食的地步,不管是对手的,还是属于盟友的,只要是他们需要的,他们就努力变为自己的。

朝鲜人或许还看不出这种危险,但希望他们不至于大脑进水严重,希望他们能够听从一下故主的提醒及忠告。

————

所谓的平静只是一个假象。

后金厉兵秣马,积蓄力量,不久之后就会以进攻皮岛和獐子岛之名,趁机席卷朝鲜半岛——一场更为惨烈的血雨腥风即将爆发,但愿沉睡中的人们早日觉醒。

而在大明这边,平静的也只是陆地之上,海上、尤其是最近十几天的海上,正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山东半岛的登莱巡抚袁可立,最近一个时期可谓忙的焦头烂额,一批批的粮食和军辎从山东各地、甚至从大明的其他地区向豋莱地区输送而来,一批批经过了严格训练的斥候,一批批刚刚招募的新兵、一批批的精壮也从山东乃至全国各地云集而来……然后,这些粮食军辎等物资,这些经过了简单集训过的新兵和精壮,又被一批批地送到了船上。

船只扬帆出海,向觉华岛,向皮岛、獐子岛,甚至向朝鲜半岛的前端的济州岛驶去。

而因为一直对海上的事情懵懂无知,对于发生的这些事情,后金却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骑着战马,在陆地之上“得得得”地往来奔突,看起来似乎威风不可一世。可他们哪里知道,就在他们在陆地之上耀武扬威之时,丧钟已经在为他们轻轻敲响。

这就是后金缺乏水面力量带来的缺陷。

历史若是按照原有的轨迹一直发展下去,即便到后来,后金“修成了正果”,极其弱势的那一条“水面之腿”,也会令它吃尽苦头,连带着华夏的大好河山生灵涂炭,数千年文明几乎毁于一旦,种种惨状更是几如人间地狱。

不过,眼下后金的这个致命缺陷,丝毫没有改善的可能,看样子还是要一直保持下去。

粮食、军辎、补充的兵源逐渐从海上到达觉华岛和桃花岛,然后其中的一部分,又分乘小船儿陆陆续续地转运至宁远城。

似乎是要尽力维持人们好不容易盼来的平静,自从接到锦衣卫副千户薛震传递来的皇帝陛下的圣旨之后,孙承宗就下令,从即日开始,宁远城方圆三十里之内,不准出现活着的后金斥候,也好让大家晚上能够睡个安稳觉。

其实,孙大帅是按部就班,是按照一般情况下,开战前所应该准备那样,在做着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可锦州驻防的后金却正在喘息,正在****着自己的伤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够注意到自己周边的情况已是难能可贵了,哪儿还有工夫、有闲心来管别人的闲事儿。

————

觉华岛和宁远城的粮食军辎已经齐备。

那些补充的新兵,其实在豋莱地区已经算是老兵了。他们是数月、或者是半年之前就陆陆续续招募起来,然后又经过一定的训练。此时开发至辽东宁远城,被补充到各个总兵手下。然后,又经过了十几天简单的合练,基本上都能够融合在一起。

除了还没有上过战场,尚未见识过血肉横飞的场面,与辽东各位总兵的那些老兵相比,这些新兵不仅一点儿也不逊色,甚至其他各个方面都要比老兵们……用句时髦话说,就是素质高。

“不用多,一场仗下来,就是精锐!”看到新兵训练时的样子,吴襄、唐通和王朴三位总兵心中暗自得意。

宁远城守卫战时,三位总兵是守城的主力,因此损失也是最大,此次分配给他们的补充新兵也就最多。

前段时间,在宁远城守卫战之前,辽东的各位总兵已经严格训练麾下的兵士了。可如今与这些新兵相比,至少从训练的现场效果来看,那些老兵,离着兵的标准,还真的有些差距。

队列、军姿军


状态提示:425.第425章 新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