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尚书房一天的生活
胤祹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无聊的翻看着《论语》,听着其他人诵读不停。心道康熙可真是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发挥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了。据说他自己读书那会儿,每句都是念一百二十遍,然后在背诵一百二十遍,如果当年他学英语有这干劲,那雅思托福还不都是小菜一碟。
我在桥上看风景,别人在桥下看我,兀自皱着眉头,托着腮出神的胤祹没看见胤禛含笑的一瞥,八阿哥微微闪动的目光,和众人有些好奇的眼神……
胤祹感叹他好不容易走出了应试教育的阴影,难道今世还要再忍受这么多年的摧残?撇撇嘴,想了一圈没什么招式,唉,生活就像□,反抗不了,就得老老实实的受着啊……
发呆最耗时啊,别人念的口干舌燥的时候,胤祹一个闪神就结束了。
卯时(5—7时)顾八代、张英等打头进来了。
众人和师傅们相互作揖行礼,唉,看着那几位头发胡子花白的大清朝高级公务员,再瞅瞅外面依旧乌七抹黑的天色,胤祹赞扬一句,看看人家古人这敬业精神,不能比啊。
因着胤祹和胤禌是新入学的所以也不用查功课,师傅仔细考察了他俩现有的水平,让他俩写了写满蒙文字,那捻着胡子不住点头的模样想来是对自己那笔字儿很是满意的。
这时候得表现的乖点,于是小胤祹满脸虔诚的眨巴着他的大眼睛望着不停点头的顾师傅,心里却在想,也不看看是谁教的,康熙可也是苏麻拉姑教的啊。
只是他装出来的这幅模样就落在了顾八代眼里,他瞅着眼前这个满脸恭谨的和他孙子一般大的小阿哥,心道,真单纯,也不知这份童真能保存到什么时候。如果胤祹知道有人说他单纯不知道他会为自己的精湛演技得意还是怎么着。
看看转头走掉的顾师傅,想着那翘起的胡子,想着他该不会为难自己了。
说起这顾八代,还算是很得康熙的喜爱的,不然也不会让他做了皇子皇孙的总师傅。你听他的名字是不像满人的,胤祹暗暗猜测着难道这位是康熙的忠实粉丝,汉学的拥护者?
这顾师傅姓伊尔根觉罗(顾氏),字文起。吉林人。隶满洲镶黄旗。清顺治十六年(1659),由荫生升护军,历任户部笔帖式、轻车都尉、吏部文撰司郎中、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到现在已是从一品的礼部尚书并尚书房总师傅并南书房当值等差事,这么一大把年纪,工作繁重啊。
满蒙语文占的时间较少,大都以汉学儒家经典为主,如“四书”、“五经”等,文化知识则以,史部、子部、集部的书为教材。另外还要教授作诗、作赋、书法等。
张英等汉文师傅检查昨儿的功课,完了后约莫卯时正就开始教授今天的,当然就像胤祹这种刚刚入学的新丁,就以论语等启蒙了。
胤祹瞄瞄那张英,是个面貌清矍的人,嗯,满是书卷气,和一副为官多年的威严。
张英是安徽桐城人,康熙初年的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后官至宰相。说起张英大家不熟悉,可他儿子张廷玉想必是都知道的。这父子俩被称作是“大小张相”,在康雍乾三朝很是风光,不过人家是以清正廉洁出的名。
胤祹满脸无奈跟着师傅鹦鹉学舌,唉,想他一个大男人,如今却被迫坐在这里学那小儿的启蒙课……为了美好的明天,他忍了!
辰初二刻的时候可以吃饭了,胤禛领着胤祹去了书房下屋,卢冰、高无庸已经侯在那里。
“十二,都还记得住?”胤禛坐下后就询问,几年下来就他们俩吃饭的时候,胤禛也不再坚持“食不言”的规矩了。
“嗯,也不看看谁教出来的。”胤祹不大不小的拍了某人一记马屁。
胤禛含笑看着那个鼓着白皙粉嫩的小脸的小十二,不知不觉的就长这么大了,也在他心底刻下了抹不去的痕迹。
“四哥?”看着一向严谨的人竟然在走神,胤祹有些不安的喊道。
胤禛抬头对着那有些不安的小人儿笑笑,“快吃饭吧”。
看到熟悉的浅笑,胤祹又把心放回原处,与食物奋战去了,没看见那个慢丝条理吃饭的人又走神了。
饭毕一刻钟,众人回到尚书房,又开始温习今天的内容。
巳时是习字的时间,因着还小,师傅们对他和胤禌的表现还是点头了。刚写了不一会,外面通报接驾。
“儿臣参见皇阿玛,皇阿玛圣恭安!”
“臣参见皇上,皇上圣恭安!”众人参拜的声音整齐洪亮。
“安,起嗑吧!”康熙威严的声音传进众人耳朵里,赶紧谢恩,胤祹也随大流的跟着起来。
康熙待众人落座后,目光扫了一圈,就开始检查儿子们今儿学的怎么样,除了十阿哥有些磕磕绊绊让他微微不满外,却也算是有惊无险的通过了,就连胤祹和胤禌也不例外。这让康熙心情大好。
接着又看了字帖,看到胤祹那笔字儿时,康熙难得的夸了句“不错”,胤祹发现他貌似还赞赏的看了胤禛一眼,这让胤祹有些郁闷,他自己的功劳最大好不好……
当然还夸奖了以读书为荣的胤祉,胤祹他腻歪胤祉的那副嘴脸,转头正好看见小十的十足十的劫后余生的脸,让他差点没绷住笑出来。
午时吃过饭后又开始了枯燥的读书生涯,胤祹觉得没意思,记住就是啦,老读啊读的不会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