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巴尔干的圣徒>第159章 夜间轰炸

航弹造成的爆炸只是短短几分钟就结束了,但给地面造成的‘骚’‘乱’却没有在短时间内平息,即便是从两千多米的高空中看下去,也完全可以感受到遭到轰炸后的协约国士兵处于何等的惊慌情绪中。 。

投掷完了全部航弹的十二架a俯冲轰炸机在盘旋了两圈确认战果后就离开了,至于协约国士兵要么被爆炸‘波’及,或死或伤的躺在地上叫唤着,要么就是身上零件还算完好,开始把躺在地上的战友搀扶起来挪到没被轰炸到的地方,同时把爆炸引起的火头给扑灭掉,防止火灾蔓延造成更多破坏,至于说给伤员包扎急救什么的,那还得等军医赶过来才能开始做,这时候的军队可没有什么系统的单兵急救说法,等不到军医赶来就因为受伤死掉的话,那也只能怨你自己的运气不好,和军医是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协约国士兵们‘乱’哄哄的在地面上忙活着,也就没人去看头顶的天空了,结果当第二批十二架a俯冲轰炸机飞来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协约国士兵发现天上到来的这批煞星。

一直到了这第二批的十二架a俯冲轰炸机同样分成两队,朝着地面目标俯冲下来的时候,有少数协约国士兵因为突然变大的轰鸣声抬头,这才发现了再次来袭的机群,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想要四散逃跑也来不及了。

这第二批的轰炸同之前一样,还是一半集束航弹一半高爆航弹的搭配,不过这一次被集束航弹轰炸的目标,也就是协约国士兵因为搬运伤员的关系,密集度比第一次要高出不少,结果当空中抛洒的小炸弹落地爆炸时,造成的杀伤密度也远远高出了之前的轰炸。

而用于破坏坑道出入口的250公斤高爆航弹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员杀伤,这是比利时士兵此时正在从被毁坏的坑道中转移到临近坑道的缘故,结果在坑道出入口被击中崩塌的时候,部分转移过程中的比利时士兵就当场被塌方的砖石泥土活埋了,加上轰炸造成的‘混’‘乱’场面,这些被活埋的比利时士兵得救的可能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第二次轰炸结束之后,除了增加了一千多名士兵的死亡,和三千多名士兵因为爆炸成为新的伤员倒地外,对协约**队额外的打击就是士气。

短时间内遭受了连续两次空中轰炸后,没有受伤的协约国士兵也处于一种惊慌失措的情绪中,在军官的再三命令和叫骂声中才战战兢兢的走进遭到轰炸的地区内,去把受伤的战友拖出来并扑灭地面的火头,在干这些事情的同时,差不多每一个协约国士兵都不由自主的抬头看着天空,深怕再有炸弹从天而降下来。

这么一来做事的效率自然大不如前,也惹得指挥这些协约国士兵的军官们更加火大的发着脾气,只是在第三批的十架a俯冲轰炸机出现在上空时,率先拔‘腿’四散逃跑的就是协约**队的这些军官们,至于指挥士兵们的事情早就被他们给抛到脑后去了。

不过这第三次轰炸并不是以地面的协约国士兵为主要目标,十架a俯冲轰炸机只是压低了高度从慌张的协约国官兵头顶飞过,然后扑向了十几千米外一处协约**队囤积物资弹‘药’的地区,将携带的航弹尽数投掷之后,这处被协约**队当成仓储区的地面就爆发了一阵猛烈的爆炸和火光,幸免于难的协约国官兵们只能呆呆的看着毁于一旦的这处仓储区域,并无可奈何的目送着第三批的a俯冲轰炸机从容离开。

在第三次的轰炸结束后,通过德军飞艇的哨探观察,空袭对协约**队造成的效果连鲁登道夫上校都已经知道了,惊讶于眼前土耳其人的空袭的确如同之前宣称一样强大的同时,鲁登道夫也彻底坚定了通过空中轰炸攻克列日要塞的信心,并打电话给负责运输的德军部‘门’,开始催促剩余的空袭用物资弹‘药’。

到了三十四架a轰炸机返回降落,并重新挂载好用于空袭的航弹后,9月7日的太阳也已经完全沉入了地平线以下,而且这一天的夜晚也没有月亮,出于担心夜间光线不足,鲁登道夫便建议塔里米尔取消后面的空袭,结果在被塔里米尔带到一架轰炸机前,看到正在被额外挂在机翼下的照明弹后,鲁登道夫就只剩下了一个问题。

“等到晚上的这一轮轰炸完成后,贵方的轰炸机返回时要如何降落?虽然贵方的轰炸机携带了不少照明弹,但也只能用来照亮夜间地面物体的大概轮廓,想要降落可是需要看清楚这些跑道的标记线条才行,就不担心返回降落的时候发生什么意外事故?”

对鲁登道夫的这个疑问,塔里米尔只回答了一句话:

“这一点请您尽管放心,我方的驾驶员眼力很好,就算是这种夜晚也能很清晰的看清楚地面的细节,不会因为光线不足的问题,导致返回降落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

夜‘色’降临后的这一轮轰炸,因为协约**队人员已经提高了对空袭的警惕,所以轰炸的目标也就换成了协约**队囤积物资弹‘药’的地区,也正因为如此,投放的航弹在落地后引发了极为剧烈的连锁爆炸,即便德军的飞艇已经降落收回,远处地平线上不断出现的闪光,和隐隐传来的闷雷般的爆炸声,也可以让德军人员明白轰炸造成了何等巨大的破坏。

等到这一轮夜间轰炸也结束之后,全部a俯冲轰炸机返回降落没有多久,德军后勤部‘门’也终于把用于轰炸的后续物资弹‘药’运到了,正在


状态提示:第159章 夜间轰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