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南唐天下>第三十七章 安重海

第三十七章安重海

安重诲在权力的分配上想吃独食,自然得罪了一大批吃不到美味的人,这些人来头并不比安重诲小,其中李嗣源的义子李从珂和安重诲最不对头。李从珂曾经酒后打过安重诲,虽然醒酒后道歉,但安重诲却记下了这个仇。

安重诲对李嗣源的二儿子秦王李从荣(长子李从审死于庄宗时)和三子宋王李从厚从来都是恭敬有加,唯独对李从珂冷眼相待。李从珂自持有功,哪把安重诲放在眼里?也绝不象唐肃宗李亨对高力士这个老太监那样低三下四的喊“阿翁”。

安重诲屡次陷害李从珂,甚至构陷李从珂私造兵器意图谋反。李嗣源耳根子一软,便让李从珂勒令归府,软禁起来。安重诲想斩草除根,唆使冯道和赵凤上章请重加李从珂罪。

李嗣源虽然关了李从珂的禁闭,但从没想过要杀李从珂,对冯赵二人笑道:“我这个儿子是有些粗鲁,做人不谨,但要说他谋反,朕根本不信。你们和从珂向无过节,何必如此相逼?怕不是给人当枪使吧。”二位见皇帝如此英明,吓的大气不敢出。

安重诲见这两位皇帝的体己人都搬不倒李从珂,只好亲自上阵,再劝李嗣源杀掉李从珂。李嗣源知道就是这个安重诲干的好事情,大怒:“当年我落魄时,穷困潦倒,多亏李从珂外出捡马粪,供我生活。难道现在朕身为天下主,尚不能保护一个儿子?你到底想把李从珂怎么着了,你才满意?!”

安重诲也有些惶恐:“臣何人,敢离间皇家父子情?臣不敢多言,是非如何,由陛下圣衷自断。”李嗣源不理安重诲,改任索自通为河中节度使。索自通本是安重诲的人马,上任后自然暗承安重诲的密令,经常打造些兵器进贡朝廷,说这些都是李从珂打造的。

李嗣源略有心动,多亏王德妃从中周旋,李从珂方才保住性命。朝中人士见李从珂倒了台,都和李从珂断了交情,以免惹祸上身,明哲保身,才是王道。只有礼部郎中吕琦不避嫌疑,经常去找李从珂。

长兴元年(公元930)九月,东川节度使董璋造反;十月,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也反了。这二位在唐庄宗消灭前蜀后不久便来到任,由于山高路远,加上中原内乱,便想关起门来做大王。董璋和孟知祥各据东西川,互相“礼尚往来”,勾搭成“奸”,相约一起造反。董璋反后,李嗣源派出女婿石敬瑭前去平叛。

石敬瑭刚开始还能打,一直攻到剑州(今四川剑阁),董璋向孟知祥求救,孟知祥一听剑州没了,那还得了,不要他的命?气的大骂董璋草包,派出精锐去救东川。石敬瑭在剑门被西川兵设伏击败,石敬瑭大败,大骂干姑父孟知祥(孟知祥娶李克用长女为妻)吃饱了撑的造反,连累他跑到这里活受罪。石敬瑭给李嗣源“拍电报”称进军不利,乞求援兵。

李嗣源在中原的“小康建设”不得不放缓,把精力集中在平定西南的叛乱上。李嗣源问安重诲怎么办?安重诲说:“臣掌管军事,平叛之事属于臣份内职责,臣愿出马擒贼。”李嗣源也无人可派,只好同意。

安重诲自诩懂军事,可翻开他的简历表,却发现他除了跟李嗣源几十年混迹江湖之外,没什么独立处理军事事件的经历,能力更让人怀疑。果然,安重诲的“军事天才”充分暴露出来,他一路西进,征调民夫运粮,结果路途艰险,人畜死伤无数。安重诲人还没到东川呢,各路藩镇的告状便飞到了李嗣源的桌上,说安重诲残剥百姓。李嗣源早就对安重诲不满,更加的疏远安重诲。

安重诲路过凤翔时,对他自认的死党朱弘昭说了几句对李嗣源不满的话,然后赶赴东川。可朱弘昭是个大滑头,一面上奏李嗣源说安重诲对朝廷不敬,一方面又写信小心老安对你打坏主意,夺你的兵权。石敬瑭知道安重诲是个粗人,不讲理的,就再给安重诲做了几双“小鞋”,上奏老丈人:“安重诲有不臣之心,在这里更加给女婿我添乱,还请陛下把他调回去吧。”

李嗣源接连接到告安重诲有异心的报告,越觉得安重诲比董璋更加不可靠,便调安重诲为河中节度使。安重诲知道皇帝想抛弃他了,一时难过便上书请求退休,李嗣源觉得他在演戏,不同意。安重诲更加懊恼,说了些不好听的话,李嗣源耳朵长,听见了,那还有安重诲的好果子吃?密令保义节度使李从璋借接替安重诲职务之名,去河中诛死安重诲。

而驸马爷石敬瑭在川中屡战不利,孟知祥和董璋玩“合纵”,石敬瑭也没了辙,只好无功而返。唐军刚一撤出,两川的“合纵”关系立刻瓦解,董璋和孟知祥开始刀兵相见,互相厮打。但董璋志大才疏,手下又没有象赵季良这样的“高参”,斗了几个回合,不是孟知祥的对手,战败被杀,孟知祥吞并东川,李嗣源死后(公元933年)不久便在成都称帝,史称后蜀。

安重诲死后,李从珂又迎来了政治生命中的第二春。而李嗣源做为李从珂的继父(李从珂的母亲魏氏后嫁给李嗣源),对这个“油瓶子”的感情很复杂。

李从珂跟随李嗣源三十多年,不离不弃,甚至李嗣源最为困苦的那段时期,李从珂外出做苦力、掏马粪换钱奉养继父,李嗣源每每想到都感动不已。但话说回来,李从珂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而且李嗣源的三个亲生儿子李从荣、李从厚、李从益素无军功,能力都不如李从珂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安重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