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中华苍穹>第一百四十七章 诸位辅佐,朕之大幸

“没想到呀,朕昏迷的三天里,发生了这么多事。”刚刚醒来的光绪接连召见大臣,了解情况。

厅堂内,唐绍仪、林启兆、王士珍、欧阳振华、周勤五人环绕光绪而坐。

首先是辽东战线。日本征清第一、第二两军经过与清军多日血战,如今总兵力估计不超出二万人,并且大多带伤。后勤断绝的日军已经被清军四万余多人死死的封锁在辽河东岸一处不足十五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辽南日本第四师团依然安分守己的在全州、复州一带维持当地治安,并无异常举动。朝鲜方向,柚岩、凤凰城、九连城相继收复。前锋第二团一营在朝鲜游击队的协助下已兵临平壤城下,聂士成所部及第二团主力正在跃过鸭绿江向朝鲜进军。

海军方面,荣城湾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全军覆没,正在登陆的日本第六师团全军覆没。在荣城湾海战中受到重创的北洋舰队已经回到旅顺港开始维修。日本第四师团驻守的全州、复州等地的火车站也已经由大清接手调度,所以, 从奉天通往旅顺的铁路已经全面通车,北洋舰队维修材料和人员正在源源不断的送往旅顺。

太平洋舰队正在执行炮击日本的计划,由于通讯原因暂时不知道结果。至于最新的无线电台,已经被列入最高级机密,由王士珍的参谋部警卫连严密守卫。目前整个田庄台仅有二台,而科学院已经做好的五台,冷峻亲自带人和吴荣光一起返回科学院秘密运送前来,预计明天可以抵达。

唯有山东战事极为不利。日军第二师团亲眼看到联合舰队全军覆没后,知道再也得不到补给的日军放弃了攻略威海的计划,转而全力向北。一路向京城方向猛冲猛杀过来。沿途清军跟本无力抵抗,抛下大量武器辎重。已经得不到国内补给的日军却意外得到来自清国的补给。日军第二师团一路攻下烟台、登州等地,从营口强渡黄河成功后占领滨州,李鸿章的淮军全面溃散,现在李鸿章在沧州集中包括原山海关的三万人马和其它各地援军在内的七万人,面对不足两万人的日军还在不停的向锦州求援。

“回禀皇上。天津事关重大,万容不得有失。故微臣自作主张,将原本用于进攻朝鲜的第一师除二团外,皆调回锦州待命。”王士珍站起来说完后,却又有些犹豫之色。

“坐着说。不要拘束。你们都是朕的肱骨之臣,但说无妨。”

“皇上,请下令变更作战计划。如今日本海军尽没,太平洋舰队可在日本沿海任意遨游。日军唯有第二师团尚能一战,只须全歼该部日军。再挥师汉城。甲午清日之战将是我大清全胜。”

“军事方向可唯一片看好呀,那财政方面呢?我们还能坚持多久?”

“托皇上洪福。自皇上于九月下旨发行公债以来三月。大清银行共发行一亿两白银公债,目前基本已经销售一空。主要购买的还是江南各大商家,并且南洋父老也大力购买。国外银行也有不少购买的。目前国家财政良好,运转正常。请皇上放心。”林启兆的话让光绪大为松了口气,只要有钱那这场就可以打下去了。

“至于情报方面,由于日本所有对外线路全部破坏。目前我们已无法得知日本国内的情况。但从京城传来可靠消息。原本准备议和的太后一党眼下也认为只要皇上调兵南下定能获胜,故此议和之事暂时搁置。另外,英美德俄等公使可能近期前来锦州面见皇上,他们要调停清日战事。”周勤的报告中带来的一个重要消息。各国要出面调停了。

“少川,你的看法呢?”光绪转头问着一直没有出声的唐绍仪。

“如今清日之间的战事,胜负已经明了。辽东日军已再无可为,只希望能尽可能的拖住我军在辽东的兵力,使其不能增援山东。而山东日军也是强弩之末,非李中堂不能胜,而是他手中无决死之部。 只要第一师抵达天津,日军便知必败尔。加上横行日本的太平洋舰队,整个战场的主动权已在皇上掌握。而各国调停无非也是看到此点,都想前来分点好处。美国肯定是为铁路而来,清日战争中的美国商人可唯损失惨重,这自然是要赔的,怎么赔肯定是要议议的。还有,虽然清日战事长达八月之久,但东北铁路奉天至哈尔滨的铁路还是断断续续的修着,这点也是美国人看中的。至于英国,我到认为,他们想知道太平洋舰队是怎么回事。必竟突如其来的舰队会破坏东亚原有的平衡。这不是英国人所乐见的。”

“没错。”周勤接过口来:“有情报表明,美国在华商人因为此次清日之战几乎血本无归,因此他们联合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得到相应的赔偿。另外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曼特中将已经从香港起程前往北京,据说为了避免刺激刚刚获得大胜的清国人,菲利曼特没坐军舰而是走陆路前来京城。看来他们通过琅威理的电报,对太平洋舰队已经有所了解。”

“这个流氓。”光绪指着周勤骂道。

荣城湾海战中突然出现的太平洋舰队,对琅威理有太大的冲击。周勤却借着琅威理急于向远东舰队汇报的心里,先是严密控制每一部电台,然后让琅威理借机收买一个电报员。电报员随后将琅威理交给他发出的电报上交给李振华处,修改过后再借着琅威理的名义发给香港。如此一来,英国所得到的情报,都是我们愿意让他们知道的,也先入为主的说明了一些事情。情报,对于国家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七章 诸位辅佐,朕之大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