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中华苍穹>第三百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拦截战

战争中,不是比谁更聪明,比的是谁更少犯错。.. 。应该来说到止前为此,山本权兵卫在这场海战中的战略战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犯下错误,但他不仅仅是一个参谋长,而且还是舰队司令。所以他犯下最严重的错误山本忘记了他的司令职责,就是没有很好的引领自己的舰队,结果在与清国不停为争取最佳攻击阵型时疏忽自己的舰队的管理,把自己的舰队搞的‘混’‘乱’无比。山本很沮丧,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整个大日本帝国内就没有一个合格的舰队司令,只能让这个更长于谋划的人来带领舰队作战,这就是最大的弊病。但时至于此,为了帝国的国运他只能坚持下去。所以他努力的重整舰队,但没有想到的是,在清国故意释放的那片黑烟中,清国竟然隐藏了三支舰队。

同样惊讶的还有斐利曼特,原以为是失败计谋的黑烟原来里面隐藏了如此深的黑幕。第一次冲出来的舰队根本不是要突袭日本的,他们就是来扰‘乱’日本人的注意力。第三特‘混’舰队的出现只是让‘混’‘乱’的日本人惊慌,迫使日本人分出战舰阻拦。而第三‘波’冲出的四艘清*舰才是真正的杀着,利用刚冲出黑烟区的突然‘性’对毫无防备的日舰展开突然攻击。这种突然‘性’很容易导致对方的错‘乱’,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胜利机会。这种战术却实很新颖也值得学习,但这不足以让斐利曼特惊讶,因为这只能对付毫无大战经验的日本,对有着百年底蕴的英国是无用的。斐利曼特所惊讶的是,四艘并行的军舰同时转向清国是如何办到的?要知道军舰同时转向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排成战列线,这点似乎大英帝国还没能做到。什么时候清国海军变得如此厉害了?

而斐利曼特身边的费舍尔也是一脸惊讶的模样,他关心的不是战术问题。他只关心军舰的设计。只是那是什么军舰?!一万多吨的舰体,向前突出的舰首、如同宝塔似高耸的舰桥、还有甲板上背负式中轴线的安装方式,足足有四座炮塔――是三联装炮塔!

“哦。上帝。”费舍尔惊讶的叫出声来:“23节。”费舍尔所惊讶的不仅是这四艘军舰奇怪的样子和火力布置,还有那惊人的高航速。这可不普通的小型巡洋舰,这可是有着过万吨体型的大型战舰。清国人是如何做到将如此大的舰体推动到23节的航速,难道这里面塞满了锅炉吗?

在清日大东沟海战后,费舍尔从菲利曼特提供的资料中发现,定镇二艘战列舰它们的主炮实际上都没取得实质上的战果,十二英寸主炮的‘射’速仅为两分钟一发,虽然一艘舰有四‘门’炮,但是极低的‘射’速和‘精’度的不足。导致一次齐‘射’根本满足不了火力覆盖的要求。反而日本舰队中那些速度更快的小口径火炮,完全压制了定远和镇远的主炮,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并不是火炮威力,而是火力输出的问题。因此原因在英国海军内部,要求大规模增加副炮数量以弥补主炮‘射’速慢和覆盖力不足的言论喧嚣尘上,甚至还有人提出了取消大口径主炮,统一安装6英寸火炮的想法。但费舍尔却不这么看,根据他的估计,如果可以将主炮数量提高到八‘门’,这样一次齐‘射’完全可以达到所需的覆盖度。只是设计师告诉他安装八‘门’主炮再加上副炮和装甲。那就需要近两万吨左右的排水量,那样的军舰会慢的跟蜗牛一样,而且八‘门’主炮同时‘射’击产生的后坐力足以震碎甲板。既然战列舰上无法安装八‘门’主炮。做为实验也好测试也罢。他在给日本建造的浅间、常磐两艘重巡上别出心裁的设计了五座双联装l40152毫米主炮。

虽然清国的四艘军舰上每艘只有四座炮台,但却是三联装,还是比英国设计的浅间级多了两‘门’。关键是浅间级巡洋舰九千吨的排水量只有21节的最高航速,而清国四艘过万吨怪异的军舰已经达到了23节。什么时候清国有了比大英帝国更强的军舰设计能力了?惊讶之余费舍尔是无比遗憾的,他的好友同时也是大英帝国最好的军舰设计师威廉怀特,死在多年前的一次车祸中。如果今天是他在场的话,他一定能明白这四艘怪异的清*舰。

德国陆军是强大的,德国陆军可以傲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但海军就不行了,且不说英法等国。就是经验丰富的中国海军都可以战胜德国海军。即使是与眼前的日本舰队对阵,恐怕德国海军除了更敢拼杀的气势外。也没有比眼前日本海军更厉害的地方了。所以清国海军在他们眼前一演了一幕清彩的海战,一环环紧密相扣的计谋。一个个‘精’准的运动,更让提尔皮茨等人惊讶的是清国的每一支分舰出现的时期是如此恰当。要知道地球因为弧线的关系,即使站在最高的舰桥上所能看见的最大距离不过两万米而已。战前计划再‘精’确也不能避免战场上多变的环境,清国是如何调动视距以外的分舰队能如此‘精’准的配合?清国人是如何做到的?

观战者可以对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讨论,但作战中的双方却只能想着如何战胜对方。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战争理论早已深入中国海军每一个人的心里,所以定海四舰所有的炮管瞄准的都是排在最前面的日本出云号巡洋舰。当第一轮火炮落在海里后,舰桥上长达十五米的潜望式测距仪将观察到的首轮炮击的效果和误差,枪炮长通过挂在嘴


状态提示:第三百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拦截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