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月落,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有很多人希望太阳永远不升起来,这样大清国没了皇上的消息就永远不会传出去。但是月亮还是到点落下去了,太阳依旧张开了自己的笑脸。
当太阳的第一屡阳光洒向北京城时,参谋本部的大门打开了,各位将领按照昨夜的商议,朝着各自的目标飞奔而去。李菊藕帮父亲整理好衣冠,恭送父亲上朝。李鸿章面带微笑,踱步官步,悠然自得的走进国务院的大门。
国务院内,不管曾经有何恩怨,每天早上前来上差的官员都会相互作揖问好。只是今天让他们感到有些奇怪的,几位主官大人似乎心情都不太好。
“看来昨晚大家都没睡好呀,刑部尚书礼亲王怎么没来。”作为总理的李鸿章,一上差就召集八部尚书及相关人员议事,却没有在会议室里看到世铎,所以发问。
“回李相,刑部尚书今朝一早就去颐和园给两宫太后请安去了。”杨度起身答话。
呵呵,整个会议室内响起了各种各样的若有所示的笑声。
“看来这真假皇上一事今天是瞒不过去了。太后得知,必然会另任新皇以继大统。在新皇进京登基之前,老夫身为总理大臣,这朝局总要稳住的。诸位有何高见,不仿直言。”开会的第一次发言,李鸿章就很明确表达了在如今混乱的局面下的自己的政治主张――稳定。
但稳定自然是第一要务。这点谁都不会有意见。因为只有一个稳定的朝局,国家大小事务才能顺利的推进。所以有一个稳定的朝局,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也就是说。李鸿章说了等于没说。现在他要别人发表高见,别人就算是真有高见,这时也不好明说呀。
李鸿章自进会议室后,可以说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严复身上,他的一举一动都收入眼里。可今天的严复除了显的心事重重外,还真没有异常举动。因为无法探听到他们昨夜商量出了什么结果,也不知道他在担心什么。所以李鸿章就直接问道:“严复。你身为副相,先说几句吧。”
“下官也算饱读诗书之人。这真假皇上事还真是闻所未闻。下官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李鸿章呵呵一笑:“既然副相不知说什么好,那总领大清战略的参谋本部王总长有何高见呀。”
王士珍没有客气:“下官就是个当兵的,这朝堂上的我也搞不明白。北上计划已准备多年,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个时候有任何波折。因为这对整个国家的犯罪。”
“没错,本相也是如此认为。只有彻底解决了北方隐患,我大清才能全力南下与欧洲列强争一争长短。在这个问题上本相会与诸位保持一致。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但新皇明旨不得发动战争的话,诸位该当如何?”
“还能如何?所有准备都做好了,到了发动的时间自然是该打就打。”欧阳振华平静的说道:“官总领天下兵马,这将士们求战心切本官还是知道的。可最让人担心的是,一定今上离去的消息传出来,对将士们的士气将是最沉重的打击。这才是如今北进计划中最大的变数呀――”
在政治中。最让人反感的就是中间派,将来无论哪派得势第一个要清除的就是中间派的人。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严复也需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北有沙俄南有列强。大清夹在中间两头受敌。如不借此大好机会一次性解决北方隐患,绝对是我们的失策,因为有着庞大国土和资源的沙俄在将来的一定是我大清最危险的敌人。如果我们因为朝局动荡而放弃此次机会,子孙们将来一定会怨恨我们,他们会让我们在坟墓里也不得安宁。”
“严相说的极是。此次当借大好之机彻底平灭北方祸害,如此我中国将来便可集中全力南下与列强争锋。”唐绍仪说道:“下官以为。既然在座诸位都有此意。只要我等全力发动,想必也无人可以阻止。”
“谁说无人。新皇继位。必定要重整朝纲,这时的政策重心应当是放在国内而不是对外争战。历朝历代新皇登基皆是如此,今上也是亦然呀――”这才是李鸿章最担心的,所以他长叹了口气,却也是无可奈何。
对此,林启兆有些不同的看法:“下官以为未必。若我等臣子联名上奏新皇,想必新皇也不好公然拒绝我等,必竟这里集中的可以朝堂八部的中的七部呀。”
“若新皇铁了心不许开战,诸位该如何自处。即便我等强行发动北进计划,新皇也许会迫于无奈同意,但这却是形同逼宫。不管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逼宫都是大罪,大战之后我等堪忧呀――”
“不能吧。若是打败了不用新皇说我等自是死罪,但要是打赢了这可是在扬我大清国威呀。”
“国威是扬了,可新皇的颜面怎么办?无论事情对错,逼宫的哪里有好结果,几千的史书上都写着呢。”
“不一定吧,当年迎娶贵妃之时皇上本意是要亲自前去,我等大臣一同拒绝时不都跟皇上吵起来了。那时的皇上怒火可都写在脸上,也没见我等如何呀?”
“那是今上不是新皇。”
“再是新皇又如何?北进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且新皇才登基就是开疆扩土的功绩,自有清以来哪有如此战功,那可是足以上表天地的。”
“上表天地的是新皇,跟我等有何关系。我们现在说的是逼宫,不要转移话题。”
这一人一个想法,谁也说服不了谁。场面顿时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