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中华苍穹>第四百一十三章 北方战事
军的现状跟本撑不了五天。

为了达到进攻突然性的战术目的,就要求军队必需进行急行军。所以日军从新西伯利亚城出发时,全部携带的都是轻武器,步枪、手榴弹是主要武器。配备了少量的机枪和屈指可数的迫击炮,这也是中队突击方案的标准配备。然而在接战初期,日军出其不意而迅猛的攻击,让前锋俄军陷入崩溃的状态。跟本没有思想准备俄军一触即溃。日军就紧跟在他们后面进行追杀。前方的部队总算向后方发出了警报电文,但却把日军过于夸大,而且传到了普通士兵的耳朵里。让后方才停下来修筑防线的俄国忧心忡忡,这样提心吊胆的军队面对日军的猪突战术只有崩溃一途。

顺利。太顺利。日军的攻击凶猛而迅速,大量俄军跟本还没来的及做出有效反应。就被日军攻破。俄军的防线一道道丢失,溃退的俄军官兵漫山遍野。日是军没有收剿俘虏,只是一昧集中兵力向前突进,以至于日军的攻击速度快过于溃退的俄军。

面对前线一败再败的战局,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圣彼得堡的咆哮传到了鄂木斯克。作为俄国陆军前线指挥官的阿列克塞耶夫要分析过战情后推测日军最多不超过三万人,而且只有轻武器。争对这个情况,他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他曾经组织了两条坚固的防线,他坚信可以抵御五万日军的攻击。但是攻破他阵地的却是俄国的溃兵。

从前方溃退下的俄军蜂拥的向阵地逃去,面对逃命而来的自己人,俄国没有开枪只是尽情的接纳他们。可俄军的溃兵后面紧跟着的就是日军。在这敌我难分的时刻,阿列克塞耶夫所有防御计划都失效了。日军只是一轮强攻就攻陷了阿列克塞耶夫苦心经营的防线。溃败的规模更大了,后一条防线甚至连日军都没见到就丢掉阵地全军后撤。阿列克塞耶夫痛定思痛,在卡拉钦斯克前线立下了森严的军规:所有前线撤下的官兵全部绕过阵地,强冲阵地者杀无赦。为了保证军规能彻底的执行下去,阿列克塞耶夫亲自在前线巡视,终于在不分敌我的杀伤下,借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终于守住了卡拉钦斯克防线,随后的几天里日军两次发起强攻都被俄国击退,日军的攻击终于被遏制了。

对进展顺利有日军来说,其实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只有轻武器的突击行动,让他们在交战时火力输出不足,一但某处俄军进行抵抗,往往对攻击中的日军造成很大伤亡。出发前两个师的总兵力是两万余人,一路的进攻已经有三成战损。好在有第四师玩命的向前输送物资,所有作战物资到也还勉强够用。自从在卡拉钦斯克两次进攻被俄军击退。大山岩就很清楚,日军的攻击就到此结束了,但依然保持着进攻姿态。俄军也被日军凶猛的攻击吓住了,不敢轻易离开阵地,于是两军进入了对峙阶段。

当俄国海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两方的指挥官都知道这种对峙要结束了。当天晚上,大山岩就收到中国参谋本部的海战通报和撤退命令,当夜大山岩就安排让伤兵先行撤退。阿列克塞耶夫接到海战结果和进攻命是第二天下午,同时他从电报的字里行间看到了咆哮的沙皇陛下。于是他果断的下令进军,他相信日本人应该比早接到消息而且已经开始撤退了。

然而着急用反攻来安慰沙皇的阿列克塞耶夫还是太着急了。大山岩为了给自己的伤员留出充足的撤退时间,主力跟本没动。面对步步逼来的俄军,大山岩果断的打了一个反攻,不仅将俄军给打了回去,如果他的兵力充足,都有机会再次攻下卡拉钦斯克。这一仗如同一个巴掌一样将阿列克塞耶夫打晕了头,他无法判断中国的战略意图到底是什么。同时也把他给打怕了,以至于24小时后他才发现日军已经全部撤走的事实。

大山岩也清楚,只有两万人的日军不可能真正决定战争的胜败。所以两军刚刚转入对峙时,伤兵第一时间就开始撤离,撤退方案和路线开始选定。其实大山岩最怕的不是俄军的追击,他最怕就是被包围,因为对面十几万俄完全有能力从侧翼包围他们。也许是前期的突击战打怕了俄国人,以至近十倍兵力的俄国竟然不敢发起主动攻击。作为突击部队的日军,就是以迅猛的攻击打垮俄国人的心里,大山岩他也确实做到了。而这次的反击给他多争取了24个小时。

阿列克塞耶夫也不是蠢货,当他知道日军已经撤退的事实后,他就知道自己被欺骗了。于是他当既下令全线出击,而看到日军撤退事实的俄军也士气一振,大步的追上前去。

追击并不是顺利的,日军工兵将剩余的作战物资做成各种炸弹和障碍来迟滞俄军的追击,但有着骑兵优势的俄军还是很快追上了日军。虽然日军再三的打退的俄军的追击,但伤员的增加让日军的行军速度越来越慢,终于在鞑靼斯坦被俄军咬住了。如果这时抛弃伤员,日军主力还有机会撤下来,但大山岩没有。从贫瘠而混乱的日来带着这些年青人为中国打仗,不就想着让他们有一份收入可以让家人过的更好吗大山岩做不到无情的将他们抛弃在这离家乡遥远的西伯利亚,必竟这不是日本的战争,胜利不是日本人需要的。他犹豫的半天的时间,俄国主力部队也终于追上他了,然后将他包围,再也没有机会撤出去了。

外面隆隆的炮声,是俄国炮兵抵达的信号。听声音不像是重炮的声音,重炮也应该没有这么快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三章 北方战事--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