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中华苍穹>第四百二十六章 两个疯子的战争

“说来起来真是惭愧呀,打下偌大之国土却拿出不相应的治理对策,还需要借用老祖宗的智慧来应对。我等晚辈不能与时俱进,真是不孝至极呀。”李鸿章放下刑部刚刚拟定的羁縻州政策条例,斜靠着椅子上。

“谁说不是呀,不过晚辈们能打下偌大疆域,也算对的起老祖宗了。羁縻州政策若非李相想到,晚生们恐是至今也是措手无策,晚生等还需多向李相请益才是。”严复上前给李鸿章斟上一杯茶后,拿出一份折子递上前去:“这是晚生草拟欲派至羁縻州的各级行政官员,还请李相审定。”

李鸿章没有接过折子,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严复:“老夫老了,年纪大了,精力不济,这朝政老夫是顾不过来喽。”说完站起来向外走去:“要派哪些官员前去,严相自行斟着便是,就不要再问老夫的意见了。”

严复拱手送别,待李鸿章出门走远,严复才直起身子吩咐左右道:“立刻将此奏折呈皇上审阅。”

助理接过奏折放入封袋中匆匆而去,严复四下张望打量着******办公大厅。这里,已经很难见到像李鸿章这样的老臣了,如今的******办公楼内,大多都是三十余岁的年青的臣子,无论精力还阅历都处在巅峰时期,这正是一个崛起中的国家应有的状态。前朝的老臣们虽挂职于此,若非大典或重要事务他们已经基本不来了,大多老臣们干脆已经致仕在家含饴弄孙。正如李鸿章离开大厅那样,旧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新的时代已经开始……

当天空再次亮起,当第一缕阳光洒向鄂木斯克,随着雷震春的一声令下,已经将阵地移至额尔济斯河东岸的两个炮兵师再次集火,向鄂木斯克西线俄军最后的阵地发起饱和火力打击。呼啸的炮弹让整个俄军阵瞬间被烟尘所笼罩,爆炸掀起了大块大块的泥土,其中好似还夹杂着破碎的人体……

一夜激战而溃败的俄军在一天之内还无法整顿军队以恢复士气。其实跟本用不着进行如此高密度的火炮打击。但还是决定进行一轮炮火打击,因为观战的人员不仅仅是中国的指挥官,还有日本、琉球、朝鲜、阿努依、廓尔喀、苏禄在内的各藩属**官,其中还有来自缅甸、安南、南掌、暹罗、柬埔寨、哲孟雄、不丹等正在第八旅中服役的各**官。这场炮击和即将到来的正面进攻。与其说是击败俄军最后的防御,不如说这是中国向各藩属国的一次武力展示。强大的武力和仁义的形象,是中国征战世界最强有力的保证。

“这样的炮火密度,俄国毛子估计也剩不下多少了。我看没必要继续炮击了,中国还不富裕能省则省嘛。”段祺瑞笑着示意传令进行火炮延伸。因为他从各**官的脸上看到了恐惧。炮击的效果已经达到了,那就够了。于是原定于一小时的火力覆盖在半小时后结束了。

火炮延伸就是装甲师出击的命令,发动机的轰鸣响起,尾部排气管排出的黑烟很快将装甲师包围起来,黑色涂装的装甲车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显得更加狰狞。一辆又一辆的战车开足马力向俄军阵地冲去,紧随其后的步兵们也迈开脚步跑了起来。只要他们能跑的够快紧紧贴在装甲车后面,就基本安全了。没有什么能比装甲车更好的盾牌了,何况这还是可以自己移动带着重火力的盾牌。至于流弹什么的那就听天由命吧,喝水还有呛死人的时候。更何况是打仗。对于普通士兵而言,只要能捞到三等军功,这辈子就算是衣食无忧了。个人三等军功获得还是很难的,但集体三等功在这样的开国大战中还是很容易得到的,朝廷对军功的赏赐向来都是很重的。

“报告,装甲三连突进敌军阵地,未遭遇的顽强抵挡,正在向纵深挺进。”

“报告,装甲十九连突入敌阵四里,被阻于大沟侧。工兵正在抢修道路。”

“报告,十一师七团击毙敌少将一名。”

“报告,第二师俘虏敌少将一名,正在向后方押解。”

“报告……”

战事刚刚开始。前方便是捷报频传。士气彻底丧失的俄军跟本无法组织起有力的击阻,再说他们还没有找到有效摧毁装甲车的办法。

“俄国人还是不错的,虽然他们无法摧毁撞击车,但能在短短两天之内已经找到了可以限制装甲车的办法。”曾经的中**队总教官、现在的德国远东军司令霍斯特站在段祺瑞身边说道。

“装甲车不是无敌的,一枚75山炮就足以摧毁装甲车的。所以我军在进攻前,才会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轰炸和炮击。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摧毁敌军的火炮。现在看来效果还是显著的嘛。没了火炮的俄军在装甲车面就,那就是一支待宰的羔羊呀。”说完,段祺瑞开怀大笑。

霍斯特有点姗姗然,中**队可以说是他一手教出来的,这才十年时间就已经走到德国前面去了。他之所以会在这里,除了观战外,更多的还是在向中国人学习现代化的战争。中国人不愧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国家,他们对外的每一场战争中都有值得德国人学习的东西。

“报告,第一师遭遇敌军近五千余人投降,请大军派出部队接收俘虏,他们没时间。”

“没时间?”听到报告的段祺瑞眉头乱跳,要不是这里到处都是藩属**官,他非要骂娘不可。曹昆这王八蛋居然将投降的俄军丢在原有阵地里,这万一投降俄军突然暴起,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攻击行动。段祺瑞急令琉球师立刻进入战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六章 两个疯子的战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