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以关志义那首出塞曲来做标准,这不是害死人吗?
整个大唐能够和《出塞曲》相提并论的也不多,何况这文风不盛的唐初呢?
同这个老爷子一样,被吓晕的、急晕的老头子不少。
特别是那些被乡邻吹捧为儒家大师的人,这次真的湿了。吓得全身是汗,能不湿吗?
尽管如此,还是没有一个人敢找关志义说明情况。
人家关志义定的标准很明确,难道你找到他,说自己因为水平不够希望他降低标准。这些一生都在研究儒学的人,自然是放不下这个面子了。
原本以为这次标准的颁布能让岳州儒学得到极度发展,关志义没有想到事与愿违,儒学大师一个个被急病了,儒学明显有倒退的倾向。要不是年轻一些的儒学人士知耻而后勇,岳州的儒学还真可能一蹶不振。
关云回到府里,高高兴兴的把今天的所作所为告诉了关志义。
有人不满意这个标准,关志义先前就有了心理准备滴。只是没有想到那么多人已经发现了儒学大师和圣人的难度如此之大。在他想来,士子们应该专注前面的三个等级,后面的两个等级不会过多的考虑。
只是这天下都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个人都喜欢争个高下,斯文的儒生也不例外。
更何况关志义还用身份标志来区分大家,这不是让所有人都拼命的往前挤吗?
特别是那些一直以为自己是儒生,却连大字都认不了几个的人。
古代的识字不想关志义前世那样,是先教字再读文。在古代是先读文章,然后在明其意,最后掌握里面的字。
加上古代的书籍不较稀缺,能入‘门’成为学童的都不多。一千字是许多人一辈子都认不完的,他们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哪个‘精’力。
因此,真正能评上学童以上称号的人,不到大唐总人口的一成。
小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