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古武枭雄>第一百三十一回:荆州霍辰改进农具洛阳佳人倚窗雨望

湘地的土地大多都是黄土地。 尤其是靠近山脉下的,更是坚硬而少肥。若非这里临着湘江,还有些许的水湿润着,就是那些靠近河岸的田地,只怕肥力也够不到水稻的需求。霍辰在视察了湘江边的水田之后,便和程昱等人回去了。因为他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农业一直是中国古代的重中之重,从封建社会实行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就可以看出来。农业的发展,对整个中国古代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表现在政策上,更表现在需求上。所以,改良土地,改进耕作工具,则是提高农业产量的必要条件。

耕作工具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铁农具了。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也逐步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汉武帝时,“冶铁煮盐”收归官办,民间铁具一度下降。有铁具耕作的农民也随之大幅度的减少。不过值得欣慰的一点就是,耕作技术的成熟,从之前三牛两人犁田的方式,到东汉初已经简化为两牛一人的犁田方式了。不过,那个时候牛是非常昂贵的牲畜。普通人家很难有一头耕牛。这就导致许多底层的百姓是没有土地的。

这样的农业情形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才得以改变。但是就霍辰现在处的情况来看。尤其是经历了黄巾之乱,如今大汉王朝境内的大片土地都无人耕作,都开始沦为荒地。而湘江边靠近山脚下的土地,在此之前只播种过一次,已经是半荒地了。除了土壤自身的原因,没有合理的进行犁地翻土也是导致肥力下降的一个因素。

霍辰在回太守府的路上时。问了程昱几个问题。其中就有关于如今荆州地区的农民使用的耕作工作以及如今大汉王朝实施的田地制度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正如他所记得的那样——铁农具只有在地主家里才有,而牛耕更是地主垄断。普通老百姓由于没有铁农具,无法开垦其他的土地,也就无从“土地私有”说起。不过在此之前,曾有位“农业科学家”叫赵扩的,对农业生产和耕作技术进行了改进。

其中包括隅犁和犁臂(铁)等耕作工具和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其中对汉朝的田地有不小影响的是他推广的“均田制”。光武中兴之后一直沿用的就是这种制度。可是到了末年,地方纷乱,土地荒芜,农民没有耕种,这个制度也就随之被那些地主遗忘了。

“这均田制我好像在哪里听说过。但是一时也记不太清楚。你给我说说他具体是怎么做的?”霍辰回到太守府,坐下了便问一旁的程昱。

“这时光武中兴之后才得以推广的耕田制度。所谓均田制,就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王莽之乱后,我大汉境内许多土地都荒废了,所以光武帝就把那些无主的荒地按照人数分配给没有土地的农民。但是土地仍然属于国家,而且这些给农民的土地,也是有定期的,时间一年,两年的不等,不过这些土地却是不收税的。这倒类是于主公如今在荆州实施的政策。只是主公似乎并没有规定期限,税收也降低了许多。”程昱缓缓答道。

“这个和我在了解到的差不多。”霍辰听了程昱的话,若有所思地说道。

程昱说的不错,他在荆州如今推广的政策,正是从这个“均田制”里得到启发的。只是霍辰不知道这个制度叫“均田制”罢了。但随即霍辰心里又有了疑惑,心想这均田制不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的吗?怎么东汉就有了?霍辰心里虽然疑惑着,但总不能把这个问题来问程昱吧?只怕魏晋南北朝是什么东西,程昱也不会知道吧!

“我在荆州实施的土地征收分配政策,正是从这里得到的启发。虽然真正的‘均田制’已经荒废了。在咱们荆州地区,在这个制度上应该是没有问题了。”霍辰缓缓说着,“不过从我刚才视察的那些田地的情况来看。土地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开垦,是导致肥力不能上升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之前曾在异国见到一种犁具,无论是开垦荒地还是重翻旧土,都可以很轻松的做到。而且深浅的掌控全凭耕作者自己操作。而且这种犁具,只需一人一牛就可以。”

“哦?主公说的开垦荒地深浅自如,而且只需一人一牛便可以翻土,却不知这是怎样的一种犁具?”程昱听了颇感惊奇,满脸疑惑的问道。

“这种犁具的名字叫做‘曲辕犁’。具体是什么样子的,结构是怎样的。等晚上我找人帮我画出来,明日便着你手下的工部按照图纸试着制造一下,看看能不能做出来。”霍辰开口说道。

“那好。荆州自从全归主公以为,工部的那些工匠们似乎也没有接什么任务。”程昱听了点头说道。

霍辰离开洛阳的那天晚上,正好下过雨。而此刻,正是下午时分。洛阳的那一方天空正布满乌云,像墨一样翻滚,移动。风卷着皇宫外的树叶哗哗作响。何太后站在自己房间的窗帘边,呆呆地望着外边变幻的天。

“又要下大雨了!他不知为什么忽然就匆匆忙忙离开了洛阳呢?难道是因为自己和他告别时的那个请求,他不想来自己这里,所以就借口回荆州去了?”何太后看着窗外那随风飘荡的树叶,脑海里胡思乱想着。

昨夜梦里忽然梦到霍辰,骑着一匹全身雪白的宝马,手握一柄长枪,抬手指天。天正下着小雨,他的身后是千千万万的士兵。霍辰的刘海被风吹起,又被细雨淋湿了贴在了额头上。随即他骑马登上高山之巅,手中的长枪一挥,他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一回:荆州霍辰改进农具洛阳佳人倚窗雨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