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双鹰旗下>八八、斯卡格拉克(一)

王崇文和沈鸿烈上校所带领的民国海军赴欧洲观战团一行十六人刚到维也纳,就受到了奥匈帝国皇储的接见。北洋政府驻维也纳公使馆的王旭东对他们说道,他们的运气十分不错,虽然海顿.弗雷德里希大公对中国人相当友好,但平时根本不会在维也纳见到他的身影。这次是由于德国海军总参谋长斯佩上将的来访,他才回到了维也纳。

奥国皇储在圣布伦宫接见了这个来自东方的小型海军代表团,他穿着一身花哨的奥匈海军元帅服,头发剪得很短,而且并不有象其他西方人那样留着胡须,脸上剃得很干净。他在接见来自中国的客人时显得很轻松,脸上有时还流露出一种奇特的、几乎带着孩子一般的亲切感。

“欢迎大家来到奥地利!”弗雷德里希大公用中文说道,虽然语调显得有些生涩,不过这还是让来自东方的军官们感到吃惊。谁也不有想到,这位奥国的皇位继承人居然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民国驻维也纳公使沈梦麟向奥国皇储一一介绍着中国海军观战团成员的姓名,“参谋本部海军局科长,海军部赴欧观战团副团长沈鸿烈上校!”当他在介绍沈鸿烈时,李海顿的手停了一下,他打量着沈鸿烈的脸,似乎想起了什么,但很快就松开了手,说道:“欢迎大家来奥匈和德国学习经验。”

沈鸿烈也楞了一下,他有些紧张地用刚学到的德语别扭地说道:“很高兴能见到您,阁下!”

皇储笑了起来,“看来您的德语不如我的中文说得好。”他说道,然后伸出手继续与后面的人员握手。

最后面是七位刚参加海军数年的年青军官,二十岁的萨师俊排在队伍的最后,当沈梦麟说出他的名字后,李海顿说道:“你应该是福州萨家的人?和萨镇冰将军是什么关系?”

“那是我的叔公。”萨师俊说道。

“我以前曾两次见到过萨将军,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军人。”李海顿说道。

王崇文向李海顿简单介绍了一下民国海军部派出的军官观战团的人员构成,他们之中有大半是学习军舰指挥的,有三人是学习舰船建造,有一人是学习潜艇,有一个名叫蒋逹的上尉从烟台海军学校毕业后又进了南苑航空学校学习过。

李海顿听着介绍,不时扭过头去跟他背后的一个副官不知在交待着什么。接见的时间并不长,但奥国的皇储说中国是“东方的睡狮”,迟早都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还是让在坐的军官们深受鼓舞。

这些许是客套话,问题是列强在对待中国时,甚至连这样的客套话也懒得去讲,尤其是象弗雷德里希大公这样令世界瞩目的大人物,很少能从他们口中说出夸耀中国人的词句。

两天后,李海顿派他的副官到维也纳的公使馆联系了王崇文,奥国皇储说可以为这些来自东方的海军军官们提供一次参加战斗的机会,不过,他说这次战斗所冒的风险很大,有可能会因此丧生,每个人可凭自愿参加。

这些军官们的兴趣倒是很大,不过,王崇文和沈鸿烈商量了一下,那些学习造舰、潜艇和飞机的军官亲身经历海战的意义并不大,最终决定他们两人和七名驾驶和指挥专业的海军军官参加李海顿所安排的这次海上战斗。

7月16日,王崇文一行人在一名叫科尔的奥匈海军少校的陪同下,登上了从维也纳开往德国的列车。

他们不有想到的是这让他们有了一次亲身参与世界海战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大海战的经历。

希佩尔海军中将率领的德国巡洋舰队自5月之后多次袭击英国海岸,这成了挑逗英国贝蒂舰队的一块红布。现在英国人怒不可遏,只要希佩尔的舰队一有所行动,贝蒂率领的快速舰队就会迅猛地朝他扑来。

斯佩和舍尔制订的战术成功了,现在就是要开始下一步和行动。

但在行动之前,德国海军各舰队之间过于频繁的无线电联络还是暴露了他们的意图,8月30日,英国海军部电告驻扎在斯卡帕湾的杰利科,德国舰队出动的迹象,命令他率领主力舰队提前出海,前往朗福蒂斯浅滩以东集结以防不测。

8月30日晚9时,杰利科奉命亲自率领由24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20艘巡洋舰和50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舰群开出了斯卡帕弗洛港,由于保持了严格的无线电静默,这一点德国人毫无察觉。

而在几个小时之后,8月31日凌晨,斯佩上将在卡特加特海峡北部的“巴伐利亚”号上发出电报,下令作战计划照常进行。

1916年8月31日凌晨1时,希佩尔海军中将按计划率领由7艘战列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和30艘驱逐舰组成的“诱饵舰队”驶出威廉港。根据海军总参谋部的命令,这支“诱饵舰队”将沿丹麦西海岸北驶直趋斯卡格拉克海峡。这样,海峡两边地区的众多英国间谍就会将希佩尔舰队所经过位置报告给伦敦。航行中,希佩尔还让各舰的无线电发报机不停地发报,以诱使英国人上钩。

在希佩尔出发2小时后,舍尔亲自率领本土舰队主力也悄悄地离开了威廉港。这是一支由17艘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组成的的庞大舰队,隐蔽在“诱饵舰队”舰队之后50海里处,随时准备聚歼上钩之敌。另外,一支由26艘大型潜艇、6艘小型潜艇以及10艘大型“齐柏林”飞艇组成的侦察保障部队,已预先在英国海域和北海海域展开,严密监视英国海军动向。

另外,


状态提示:八八、斯卡格拉克(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