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好莱坞制作>第八百一十四章 市价九百万美元的跑车

在圣诞节前整整一周的时间里,杜克都在对漫威漫画内部进行调整,分别与创意委员会的人和凯文?费奇谈了数次,并且在新的股东大会上,兼任了漫威集团的董事长一职。

杜克的态度很明确,创意委员会是不会解散的。

他确实在力争留下凯文?费奇,只是对方一力强求解散创意委员会,想要拿到更多本该不属于自己的权力的话,杜克也不介意接受凯文?费奇的辞职。

就像杜克说的那样,这个好莱坞哪怕是离开他自己或者詹姆斯?卡梅隆也会正常运转,更别说是凯文?费奇了。

好在凯文?费奇也不是傻瓜和自大狂,并没有做出太过不理智的举动。

杜克不会打破漫威的权力架构平衡,在他与凯文?费奇谈过之后,在新一次的董事会上,凯文?费奇的年薪和期权分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创意委员会对漫威影业的干预,也被适当的减弱,他们提出的相关建议,必须得到杜克的审核之后,才能进行实施。

当然,这仅仅限于漫威的电影,创意委员会监督的权力依然存在。

漫威漫画内部的争斗暂时得到平息,杜克留在纽约与母亲一起过完圣诞节,就赶回了洛杉矶,距离《复仇者联盟》上映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了,后期制作必须要尽快展开。

除了将麦克?道森的剪辑团队招入华纳制片厂,杜克重点顾及的还是工业光魔的特效制作。

电影特效制作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很难说某个单一因素就能成就它,正如对于人体来说,很难给脑、心、肺等器官的重要性排出一个顺序,因为离了哪一样。人也活不了。

资金、周期、人才、流程、沟通、设计等因素也共同决定这电影特效的命运,如果哪部电影特效做得好,说明各个环节都配合的不错;如果哪部电影特效做得不好,那说明其中至少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众所周知,制作电影特效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但具体来说。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上了?一部电影究竟花多少钱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特效呢?

制作电影特效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其中比重最大的是人工成本。像《复仇者联盟》、这样的好莱坞商业大片,杜克在后期制作中需要动用上千人的团队,不仅仅是工业光魔,如同很多大投资电影特效都是由上十个、甚至二十多个特效公司、工作室分别负责一样,很多其他的特效制作团队也加入到了华纳制片厂的庞大特效制作当中。

这些人很多都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动画师、合成师等,报酬肯定不会低。

在《复仇者联盟》的预算中。百分之五十的预算都用来制作特效,杜克和演员以及其他职员的片酬大概占百分之三十五,剩下的百分之十五才是拍摄费用。

说白了,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在卖明星,更是在卖特效。

一部影片的投资规模就决定了它的特效效果。这是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改变的道理。

比如杜克还记得,曾经网剧《盗墓笔记》的“五毛钱特效”在网友中引起激烈的讨论,该剧号称单集制作成本上千万,但观众的感受却是特效“渣得不能再渣”。

假设片方在制作成本上的宣传没有掺水。该花在特效上的钱也都花了,但《盗墓笔记》三集时长就已经相当于一部电影。而一部投资3000万的电影,即使在太平洋对岸也不算大制作。

对于《盗墓笔记》这种以视觉奇观为主要卖点的作品,这点投资必然杯水车薪,谁能指望3000万rmb带来多好的特效?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却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特效制作是一个工业化很强的行业,好的流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好的流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打磨。

虽然特效制作的流程大同小异,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区别,不过目前主流的好莱坞视效团队在各方面都很成熟和严谨,他们拥有完善的工业流程,不论后期制片管理还是技术能力都已经非常成熟。

其中的代表无疑就是被杜克收入囊中的工业光魔。

最早,好莱坞的特效公司都不太讲究流程的,工业光魔花了很多的时间研究这个问题,之后差不多变成了整个行业的一个标准,如今每个公司都希望拿工业光魔的流程来用。

工业光魔的工作都是连续性的,包括从开发到审核、沟通、定稿,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

这也是杜克在好莱坞二十年,首选的特效合作方一直是工业光魔的重要原因。

在杜克的剧组里,特效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子,从最早的时候开始,他就没有把特效团队从剧组中割裂过。

任何一项需要多人协同完成的工作都需要沟通,这并不限于电影领域,更不限于特效行业。

但由于电影特效天然的技术壁垒,很多剧组把前期筹备、拍摄和特效制作割裂为少有交集的两部分,而这正是电影特效制作的大忌,想获得好的特效效果,从电影项目启动之时起,剧组前期团队就必须和特效团队时刻保持良好的沟通。

在制作开始前,杜克要确保所有的特效公司对所制作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

工业光魔的视效指导在导演工作室与杜克、剪辑师麦克?道森和副导演安娜?普林茨先进行充分的沟通,确认杜克的想法和所有镜头的制作要求。

然后他们再与其他负责个别场


状态提示:第八百一十四章 市价九百万美元的跑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