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一百八七章,千里自横行

十五天以后,中国军队才调集起全部的军队,物资,缓慢地向前开进,中国军队执行的是缓战战略,一句话说得再清楚直观点儿,是慢刀子杀,在围棋的术语上叫作“钝刀”风格。一点点儿地拉死要比咯嚓干掉脑袋痛苦得多。对于中国军队和将领们,不仅有充分地快感,更有一个淋漓尽致地洗刷国耻的过程,直接将敌人秒掉,实在是便宜和善良。

在战术上,也许这更适合些,日军虽然可以纠集更多的兵力,从容不迫地组织更多的家军,构筑更坚固的工事堡垒,可是,对中国军队而言,把不过是将更多的力量都集中起来等待被消灭而已,在飞机大炮坦克编队面前,日军的工事已经不值得一提。

考虑到三位军长都在前线,统一指挥已经是问题,栗云龙不得不亲自赶到了山口,对城市的市容市貌进行了一番瞻仰,不得不暗自佩服孙武这个前特种兵的巨大破坏能力,想要彻底地恢复城市,估计得十年八年也未必能够。

栗云龙亲临前线指挥,三个军十余万人,孙武军为前部,荣美尔军次之,徐竹军又次。朝鲜军李雪酣师团,金昌师团,朴仲师团,以及相应的,被拆借成旅团和团级规模部队,归于中国军直接指挥下的其余三个师团,已经增加到了六万。日本新军也逐步地在战俘中挑选,训练,教育,然后编组,最终,在山口城出发时,已经达到了万五千人,这一个联军的阵容,已经不小,二十万了。

在重装备方面,飞机增加到五个旅团,其中三个军各拥有一个空军旅,海军舰队白强部一个旅团,栗云龙的山口城军团总部一个,每旅团一百三十到五十架战机,格斗机和轰炸机各半。因为白强舰队逐步向东移动,以策应对陆地部队的支援,所以,在本州岛屿及其周围海域,中国空军已经有了六百余架战机,能够拥有对日军的绝对压制。这时候,虽然日本死皮白赖,又得到了一些德国和英国飞机,可是,英德两国再也不肯让自己的飞行员“志愿”来送死了。下关战役中,冢本防线的战役中,两国的飞行员迅速被歼灭,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影响,使德国还是英国的政府和军方,都对中国空军严重地恐惧,再也不敢直接抵抗了。

根据佐藤三郎,这个中国军队最出色的间谍以及其他的机构的报告,日本现有飞机四十架,可是,都集中在东京周围地区,绝对不敢再往关西孟lang了。

中国军队虽然放心,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最前锋的孙武军,在出战行军的时候,不仅有飞机进行侦察和掩护,还在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方面做了准备。日军的飞机就是敢来,也讨不了好的。

坦克部队和炮兵的数量,一如孙武军,都有各一个旅团,二百多辆坦克,数百门大炮,在目前的日本战场上,已经很难见到这样凶悍的力量了。

五月末,天气已经大热,在北中国,小麦已经金黄里透着青绿,只待热风一吹,就能熟透,在阳历六月初开镰收割。日本关西的庄稼田里,虽然有不少已经抛荒,还是有更多的得到了很好的照料,那些老老实实的日本农民,很勤劳地工作着。

中国军队的先锋队,一个日本新军的营,一千二百余人,一个朝鲜军的步兵团,一个骑兵营,在前面开道,虽然他们的数量总共只有四千人,可是,是标准的狐假虎威,在此之后,中国军队的骑兵,步兵,坦克重装部队,还有更多的部队,稀里哗啦地往前运动。

孙武乘坐的不再是马,而是汽车,所谓的吉普车型号的中国版悍驴,车的性能已经得到了提升,速度比战马要快些,在各团级干部中,已经配备,一面走,一面观察形势,非常正常,井然有序。浩浩荡荡的大军以多列纵队的方式,间隔着坦克,野战炮,运输汽车,工兵的器材等等,非常壮观。

中国第二军孙武部队,本身三万五千余人,大战山口城,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加上配备的几个朝鲜旅团,一个李雪酣师团,三个新增补的日本新军的营,总数可达六万人。

从山口城出发,中国新军第二军一路上浩浩荡荡,排山倒海,耀武扬威,以行军的队列,一路走来,白天行军,傍晚扎营休息,最前锋的部队不断地派遣人手,构筑新的营地,指示前进的道路,方向,还设置可以作为临时机场的方位。在这一方面,日本的新军,这些被日本人诬蔑为“二华人”“中国人走狗”的日本新军士兵,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不得不提的是,日本人确实有组织性,在归顺中国新军以后,表现得足够忠心耿耿,很少有叛乱的,这一方面在于中国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将其彻底地震撼了,从外在到内心世界,都已经搞掂,日本人已经彻底地臣服在中国新军的脚下。崇拜不已了,二来,中国军队对他们的优待条件也激发了其兴趣。

通常,在中国军队洗劫镇压了某些反叛地区以后,总会扔几根骨头给这些新军士兵尝尝。日本新军的军饷更有保证。

李雪酣师团的朝鲜军一个骑兵团,长途跋涉,奔袭了沿海地带,岛屿南面的德山城,以冲锋枪和马刀,以及中国军队教育给他们的战术,将城中的三千余名日本守军击败,根据朝鲜军的汇报,战斗开始还很激烈,朝鲜军被打死五十多人,于是,他们用马身上拓的六零迫击炮架起来,对日本的工事进行轰击,而负责指导的中国军官和其直属的部队,则使用枪榴弹对日军的隐蔽点进行


状态提示:一百八七章,千里自横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