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六部衙门来说,自从杨潮抓了三公子之后,他们感到轻松了不少。
其中礼部和兵部,准确的说是两个尚书对杨潮是颇为满意的,无论成不成,至少杨潮将书生火力引到了锦衣卫身上,虽然锦衣卫那边非常不满,镇抚使找到兵部大吵大闹,要兵部抓人,跑到应天府要应天府抓人,可是文官集团很乐意将来让锦衣卫背黑锅,反正都是锦衣卫惹起来的,这黑锅他们不背谁背。
但是没两天,第三封告示一贴,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了文官衙门这边,再次包围六部要说法。
尤其是礼部外剧烈,包围六部的书生,有八成都在礼部。
礼部的差人紧张至极,关紧大门任由书生在门外谩骂,在外面哭闹,在外面大呼列祖列宗,大呼孔孟诸圣,大骂奸臣当道。
礼部打定主意,绝对不能开门。
礼部最难过,所以礼部尚书第一个召见杨潮。
杨潮本以为礼部尚书黄锦会大骂自己一顿的,出乎杨潮预料的是,黄锦反而是好言宽慰,依然表明自己支持杨潮的决心不变,让杨潮放心大胆去做,但同时也暗示杨潮书生围攻礼部让他很为难,如果书生去围攻别的衙门,礼部是不会介意的。
黄锦就差直接告诉杨潮,‘让书生去打砸镇抚司’的话了。
杨潮连连表示一切都在掌握中,很快书生哄闹就会散去了。
杨潮对黄锦的印象好了不少,黄锦变现的意志是愿意负责,愿意替杨潮扛,至少愿意跟杨潮一起担当,不像熊明遇完全不办事,完全不想担责任。
所以杨潮先来礼部,后去兵部,也是不太想跟熊明遇这个厚黑官僚见面。
只是不想见也得见。
到兵部衙门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了。
杨潮见到熊明遇的时候,熊明遇正红在吃饭,也不让杨潮一起吃,很没有礼貌。
杨潮却老实的行礼拜见。
“下官拜见熊大人。”
熊明遇放下筷子,摆摆手下人收拾碗筷。
这才看向杨潮:“起来吧。”
杨潮站起来:“谢大人。”
也不给座位,就站在原地。
熊明遇慢条斯理,又是洗手,又是漱口,又是整理衣襟,一直折腾了足有一刻钟才开始说话。
“说吧,怎么回事,书生哄闹不止,越演越烈,你的章程呢?”
熊明遇竟然在兴师问罪。
杨潮心中冷笑,熊明遇这个老小子自己不愿意出头,现在反而摆出一副很失望的态度,好像杨潮辜负了他的信任一样。
不过面对熊明遇这样的江南巨头,杨潮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做,都影响不到熊明遇,熊明遇完全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这次杨潮顺利平息了书生哄闹,对礼部来说是将功赎罪,对锦衣卫来说是戴罪立功,对兵部来说却是应对得当。
没错,兵部肯定能捞到功劳,哪怕他们不承担一点责任,哪怕他们没有做出任何努力,他们就是有功。
原因很简单,杨潮是水营武官,兵部有调兵之权,一旦事情办成,兵部那时候随便补发几张文书,大可以表示杨潮是他们一早派去的,而只要事情没办成,他们就不会出字据,一切就跟他们没关系。
杨潮做不成,他们把责任推到杨潮身上,杨潮做成了,是兵部领导有方。
所以杨潮不敢主动派兵,省的兵部将来把私自调兵的屎盆子扣到自己头上,这样就把自己的风险降到了最低,但也完全不能影响兵部,失败了杨潮没有责任,顶多是让礼部责任更大而已,兵部没什么责任,成功了杨潮没什么功劳,顶多是让礼部罪责小点而已,兵部则功劳大大。
因此一早兵部尚书熊明遇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对此杨潮除了无奈,只有无奈。
“回大人话。书生人数已经少多了,前天不到二百人,今天却有快三百人了。因为下官无法调兵,因为下官不能封门。”
杨潮索性直说了出来,点出事态越发严重,是因为他熊明遇不发兵,不是他杨潮做的不好。
熊明遇冷哼一声:“你手下不是有兵吗?本官不是许你便宜行事了吗?”
熊明遇还敢拿他的口头承诺说事,杨潮不由心中一股无名火起,那完全是一个陷阱,还以为自己看不出来,这是侮辱自己的智商啊,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不可忍也得忍,压下火气,装作一副平淡模样道:“回大人话,下官手下兵丁斩杀九级匪首,报公文书却一直被扣,有功不赏军兵士气低落,且半年来半两饷银未见,士兵闹饷无法调动。”
杨潮直接点出了自己遇到的不公平待遇,以熊明遇的城府肯定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如果是一个愣头青,肯定大包大揽表示一定帮杨潮解决,但是熊明遇是个老江湖。
熊明遇抚须沉声道:“嗯,你的难处本官知晓了。不过难处也需要克服一下,如今天下多处用兵,湖广、河南处处兵锋,哪里不需要饷银,士兵缺饷朝廷也实属无奈,杨千户可要体谅时艰,替朝廷分忧啊。”
杨潮咬住一点:“熊大人所言极是,下官自当鞠躬尽瘁,为朝廷分忧,死而后已。奈何士兵不赏,军心涣散,不堪使用,下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望大人体谅下官之艰难。”
杨潮摆明了,这件事不解决,他的兵就不动。
熊明遇听明白了,杨潮的意思是他立下的军功被人扣住了,他的兵没有赏银很不满。
熊明遇不清楚的是,杨潮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