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朱慈焕身边,从来就不缺少官员,从福建逃到了广东,又从广东逃到了广西,一直都有大批的文官跟随。
到了广西后,依靠当地武官陈邦傅得意稳定下来,给陈邦傅封了一个国公。
而清军占领广东之后,并没有立刻攻打广西,而是两个头目之间发生了矛盾。
清军中,金声桓占领福建,王体忠占领广东,这本来是洪承畴应许给他们的。
当然洪承畴还曾经应许郑芝龙闽浙两省治权,可是一到北京就将郑芝龙软禁起来。
但是跟郑芝龙不同的是,金声桓和王体忠手里有兵,两人各自拥兵十余万,他们可以自己占领地盘,而且占据了两地之后,两人不约而同的大肆扩军,金声桓在福建收编明军,招募流民扩张到了二十万兵力,王体忠在广东也扩张到了二十万。
可是跟金声桓不一样,王体忠出身李自成农民军,他手下将领一个个都有自己的部众,尤其是一个叫王得仁的,官职上他跟王体忠都是总兵,这是阿济格在的时候任命的,因为他擒获了明朝皇帝朱慈烺。
相同的官职,但不可能有相同的权力,加上手上有兵,自然就有异心。
王体忠和王得仁一直都貌合神离,到了广东之后,王体忠势力最大,占据了广州城,而王得仁则占据肇庆。
相比金声桓始终在杨潮兵威之下紧张不已,这两人占领广东之后,则安全感大多了,一开始江西在清军手里,他们根本就不用担心会被人进攻,广西的小朝廷他们不去进攻就很给面子了,哪里敢进攻他们。
这种军阀团体,遇到外部压力的时候还好,还能够团结一致,可是一旦没有了压力。自己内部反而要出问题。
王体忠一直催促王得仁攻打贫穷的广西,他则想独霸广东,可是王得仁也知道广西和广东没法比,广西这时候可是被认为蛮荒之地。瘴疠横行的地方,因此王得仁始终拖延不去,而是在肇庆一带招兵买马,跟王体忠分庭抗礼。
王体忠也一直很想将王得仁杀了,分了他的部众。但是却又不想折损自己的人马。
僵局是在杨潮派兵收复江西时打破的,许多男带兵收复了从南昌到赣州的江西领土,尤其是赣州,跟广东接壤,对面就是广东的韶关和南雄。
王体忠立刻就失去了安全感,派出高进库等精兵强将进驻韶关、南雄,并且在梅岭上布防,这给了王得仁良机,他竟然在广东当地一些文官的游说下,偷袭了广州城。占领了空虚的广州,将王体忠给杀了。
接着王得仁立刻打出了反清投明的大旗,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王朝任命的两广总督,封爵广昌候。
王得仁反正后,金声桓立刻也反正了,实力更强的金声桓被封为昌国公。
朱三太子也算有些本事,但是关键是他手下广东的几个文官有本事,一切策划、运作,都是张家玉等广东文人操作的,空手套白狼将两个省拿下。顿时朝廷一片欢腾,气也硬了。
接着他们立刻迁都,从广西迁到了广东,不过不是广州。而是跟广西水路相通的肇庆,显然他们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既拜托被广西军阀陈邦傅的控制,又不让已经北上广州的王得仁控制,还算有些远见卓识。
广东和福建的反正,对杨潮来说也是一件好事。突然之间后方就稳定了,他可以专心跟清军争夺湖南了。
但是麻烦的是,小朝廷突然之间控制了三省之地,虽然只是名义上的控制,可是他们突然就硬气起来,朝中自诩忠直的文臣,开始弹劾杨潮。
一个叫做李如月的御史弹劾杨潮三大罪状,第一拥兵自重,第二搜刮士民,第三欺凌圣裔。第一条不用说了,杨潮认了。第二条搜刮士民,杨潮不认,清丈豪族隐匿的土地,怎么叫做搜刮呢,朱元璋在世也会这么干。第三条指的是同一件事,不过专指杨潮清丈山东孔家的田产,让孔家跟普通地主一样交税的事情。
李如月的弹劾,立下大功而进入内阁的张家玉等有识之士建议皇帝大事化小,此时就靠杨潮这样的军法支持朝廷呢,所以一开始吃过亏的小皇帝也想息事宁人,就将奏疏留中了,没有明发塘报。
可是这个李如月大概是想出名想疯了,自己印了几百份在大街小巷贴出来,还专门派家丁送到南京来,叫道杨潮的手上。
杨潮看到这弹劾自己也就算了,还将自己祖宗八代都捎带着骂了一遍的奏疏,即便脾气再好也有限度,于是立刻将孔家给自己上的劝进表让李如月的家人带回去,让他看看圣裔是什么德行。
谁知道李如月不但不加思考,反而再次大闹朝堂,以此为证据,弹劾杨潮欺凌圣裔,言辞凿凿认定这是杨潮威逼孔家给他弄的,要求朝廷杀杨潮以正国法。
如此一弄,李如月出名了,一时间很多文人对他赞誉有加,比如绍兴的大儒刘宗周。
这个刘宗周也是一个人物,名气大的盖过天,崇祯皇帝在的时候,他敢骂当朝首辅,骂温体仁、骂周延儒,最后甚至骂皇帝,结果被下狱,在许多文官的求情下才没有被杀。
到了江南小朝廷,他又开始骂这个骂那个,骂江北四镇,甚至骂杨潮。
当时阿济格打到南京附近,小皇帝弃城而逃的时候,他回到家乡,觉得该给皇帝尽忠,于是开始绝食,原本的历史他还真把自己给饿死了,但是这个时代,因为杨潮突然回军,阿济格没能打到南京,所以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