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碧阴阴的钱塘江水抹上一道血红色的霞光在缓缓流淌。
杭州城南通往钱塘江的道路两侧,虽是傍晚却依是热闹非常,自打海运兴盛之后,这钱塘码头便取代了运河码头,成为上下集货所在,而通往码头的道路两侧自然一日盛过一日。
人群中的陆皓东穿着一身长袍,头上戴着顶皮帽,不过那辫子若是细心查看的话,能看出辫子上全没有一丝油光,似乎像是假辫子,在仁川时他早已剪掉了辫子,这辫子自然是套的假辫。
现在的陆皓东看起来和这街上的百姓并没有多少区别,除去挺直的腰杆有所不同,整个人完全隐于这街头的人群中,可此时他的心底却有些激动,来到杭州已经一个月的他,成功的“混”进了杭州电报局。
说是“混”倒也不对,电报局的领班是他于上海电报学堂的同学,只是打了个招呼便进了电报局,而今天凭着熟练的业务,他被委为夜班领班,而这正是他所需要的,夜班领班,这意味着在起义时,电报局将完全为他所控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默默的在心里这般想着,陆皓东脚步却加快了许多,继续朝着目的地走去,在那里,几位从香港以及广州来此的朋友正等着他,想到这,他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一丝笑容,他们已经争取到了“黄魂协会”的支持。
不过作为回报,好友需要在杭州开办一家西医馆,以在起义时救治伤员,对此陆皓东反倒是极为赞同,毕竟大家都是反清的同志。
钱塘江两岸空阔,河堤上是一排排刻了岁月印记的老柳树。它们的树干早已百孔千疮。枝桠中间有几个老鸦的窝巢,时近黄昏,归鸦呀呀连声聒噪着。
暮色四起,余晖更暗淡了。钱塘江的江水变成暗绿色。这时的景象颇使人想起唐人杜牧的名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而江畔的书院,这会已经点亮了油灯,这杭州城尚还不通电,实际上此时,若大的中国又有几座城市通上了电。
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后,书院内亮着灯的房间中灯光昏黄,学生们就着昏暗的油灯翻看书本或是起草着作业。
在书院后院中杂院之中,东首的一间杂物房内,厚实的窗帘拉紧,房间内的油灯发出微弱的光,房内有一张书桌上,放置着一台手摇油印机,房内的几个人正在聚精会神的印制着传单。
而在一旁的书桌上,已经放置着十几叠厚达尺许的传单,那传单每日都在增加,印制传单的青年显得极为认真,他们只是偶尔的低低说话。
忽然,大门上有人轻轻敲门。
听着三长两短的敲门声,心知是自己人的吴理文还是停了下来。
“让我去看看。”
“是谁?”
吴理文走到门口,轻问一声,手却抓着一柄短枪。
“文勤,是我!”
是老师!
听着先生的声音,吴理文连忙把门开开,同时又急忙见好。
“学生见过老师。”
“不要这么客气,大家都是革命同志!没有师长之分!”
谭嗣同笑着说道,这些学生的年岁不过只比他小上几岁,甚至许多人与他同岁,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的,自然也谈不上师生。
“怎么样?传单现在印了多少份?”
拿起一张传单,谭嗣同看了起来,这是他们反复斟酌后写出的《反清檄文》,在起义的同时将于城中散发、张贴,以争取百姓的支持,让他们明白这场起义与旧时长毛的区别。
“老师,我们已经印了八万份,还差两万份,照现在的速度,估计还要再印上两日才够!”
吴理文连忙回答道。
“蜡纸够吗?”
这油印机是那位福岛先生带来的,印制起来极为方便,只要用钢针刻好腊板就能印出传单来。
“用过的蜡纸和印坏的传单一定要烧掉!千万不能让传单外流出去,明白吗?”
“田先生已经叮嘱过了,每一张蜡纸和传单都是我看着烧掉的!”
吴理文连忙回答道。
相比于他们,那些从海外来的同志,无疑更为谨慎一些,他们甚至很少来书院,而是分散在杭州城内各地,未来起义的时候,他们与城中的住所,就是起义民军的藏身之地。
提及那位福岛先生,吴理文却又把声音微微放低,对老师轻声说道:
“老师,你觉得的那些人……我是说福岛先生他们可靠吗?”
吴理文所担心的是海外同志中的那几名日本人,那些日本人为什么要支持中国的革命?这让他感觉有些迷茫。
“他们不远千里来中国共谋大事,不已经表明了他们的心机了吗?”
谭嗣同作着解释,在他看来,那些被唐浩然派来的同志,自然都是可靠的,不过其中有日本人,确实也超出他的意料。
“好了,文勤,你这边要赶紧把传单准备好,这几日还要把传单送出去,千万不要出了差子,明白吗?”
当书院中的学生们忙着印制传单时,在城中的一处宅院内,唐才常却正在同福岛谈着,
“现在我们已经联络了六支民军,到时候大约会有千五百民军参与……”
在唐才常的解释中,福岛四郎却是沉默着,好一会他才反问道。
“那些人靠得住吗?”
土匪靠得住吗?曾于关东接触过土匪的福岛很难相信那些土匪,或者说,相信他们能够忠诚的履行命令,毕竟土匪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