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帝国的朝阳>626.第626章 金陵事(为新书求支持)
是一片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道路两侧随处可见伏身跪拜于地的百姓,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是几天前便从数十里外,甚至上百里外的地方赶了过来,只是为了沾上一些“皇气”。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能够沾上一丁点儿“皇气”,那是足以向世人炫耀的事情,甚至在许多百姓看来,能沾上皇气,没准什么病疾之类的也就可以痊愈了,当然这做不得真,可是百姓们宁愿去相信这一切。

而对于身为皇帝的唐浩然来说,他所需要的仅仅只是坐在汽车上,目视着前方,目视着敞开的远处的城墙,目视着即将到来的中华门,

随着距离南京城越来越近,望着那青砖垒起来的城墙,唐浩然不禁从心底发出了一声感叹:

“这里便是未来的都城了……”

在这一声感叹之后,汽车驶进了南京,在山呼海啸的万岁声中驶进了作为临时行宫所在的两江总督府,当然这才是真正的临时,出于礼节上的需要,他只会在这里住一晚,明天,他就会搬进城外山上的行宫。

“臣刘能纪见过陛下……”

两江总督府的前大签押堂内,刘能纪恭敬的行着九叩大礼,尽管并不需要,但对于他来说,他却希望用这种礼节表示自己的臣服之心,心知对方想法的唐浩然并没有阻拦,而是在其行完礼后,亲自上前扶起他说道。

“贤林,按辈份,你我是为兄弟,以后切莫再行这般大礼!毕竟,在中华朝,这跪礼可是已经废除了!”

“臣谨记!”

对于兄弟之言,刘能纪自然也就是一听,神情却是极为恭敬,接下来的一切似乎都是公式化的。

作为两江总督府的刘能纪自然是先将两江的情况加以汇报,待到最后,他才提到正式——请废两江总督,而他的理由则非常简单——南京作为皇都所在,自然不能再设总督,由他主动提出来,远比由朝廷提出来更为合适。

当然,对于废除两江总督一切,唐浩然理所当然的要加以回绝,毕竟那边还有几位总督摆在那,更何况,还有一位湖广总督那里苦撑着,所以,这废除两江总督一事,虽说刘能纪提了,但暂时也给婉拒了。

可实际上,大家都非常清楚,这不过只是面子工作,就像刘能纪请求辞官回乡一般,也只是一说,官场上的言语,做不得真,有很多事情不过只是因为面子。

终于,在那面子上的活都干完之后,更为重要的问题又一次从刘能纪的口中道出。

“陛下,现在陆军第205师、206师以及207师都已经进抵九江,只要陛下一声令下……”

刘能纪口中的“2”字打头的师,实际上就是曾经的两江陆军,正如前北洋军都是以“1”字打头,这是一种简单的命名规矩,根据各总督的易帜前后对部队番号加以重新编排。现在刘能纪自然不能再提什么“两江子弟”,而是平静的说道。

“只待陛下一声令下,我数万大军既可挥师湖广……”

尽管对于外界而言,唐浩然此行是为了“还都京师”可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这位帝国新皇想要彻底解决南方问题,实际上也就张之洞的问题,至于闽浙那边,甚至都没有派兵,那位端大人便主动表示要归顺朝廷,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保全数万旗兵的性命,从唐浩然登基为帝至今,唯一仍未表态的只有张之洞,只有这位其曾经的幕主东翁。

也正因如此,唐浩然的此行才会被外界作着各种各样的解读,而对于身为两江总督的刘能纪而言,他自然知道这是自己表现忠心的时刻,他不是李经述,早在多年前就与唐浩然有着极深的私交,所以,他需要做一些事情去表现出自己的忠诚,对皇上和新朝的忠心。

每到改朝换代的时候,总有许多聪明人,正如刘能纪一般,他们总是会用尽一切办法去表现出对新朝的忠心,以赢得新朝的欢心,从而向新朝证明自己已经完全抛弃了过去,以赢得信任。

但,这一切,刘能纪以及他的幕僚们却猜错了,尽管唐浩然此行是为了解决张之洞的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他非要同张之洞不死不休的拼个你死我活,若是这样的话,他根本就没有必要亲自南下,只需要在大连发一封电报既可,毕竟现在张之洞的情况,并不见得乐观,实际上,现在在湖广陆军之中,已经充满了不稳因素,许多基层军官并不愿意与张家一同陪葬。

只要一开战,唐浩然相信,根本不需要东北军动手,就凭着江苏陆军、陕甘陆军就足以瓦解张之洞的抵抗,但——根本没有必要,他知道张之洞想要什么,所以,他才会南下,会来到南京。

“张香帅是朕之故友,非到迫不得已,朕又岂忍心与其兵戎相见!”

摇摇头,让唐浩然故作感叹的说道。

“朕今日向诸位许誓,除非张香帅首先与朕兵戎相见,否则朕绝不会派兵进击湖广……”

这话说的倒是冠冕堂皇,可实际上,没有任何人比唐浩然更清楚,张香涛也不想兵戎相见,他需要一个台阶,他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台阶,他苦心经营一生却负于一个后生晚辈之手,又如何能不需要一个台阶,他不是其它人,他是当初与李鸿章相抗十数年的“天下第二督”,这面子啊……

这面子,给他!

非但要给他,而且唐浩然还会给他全了,因为他非常清楚,对于中国的传统士林来说,张之洞是某种程度上的领袖,或许,唐


状态提示:626.第626章 金陵事(为新书求支持)--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