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弹壳>第五十一章 高队 四更

第三阶段的训练,我们转场到某市的市区,是高大队亲自带队,

高大队是一个很难形容的人,至少在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也是莎莉私下里和我们讲了一些高大队的事情。

高大队是一个退役的特工,以前的身份和工作不被人所了解,但是是一个极其牛叉的人,人送外号“千面人”,精通日韩英俄法德等多门语言,更特别的是,他对于方言的模仿能力简直是骇人听闻,有的时候可以变成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又可以是口音正宗的韩国釜山人,或者是一辈子呆在德国的汉堡人,有的时候,还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德克萨斯州的口音,让当地人都分不清楚。

2003年,高大队由于在国外的情报网出了问题,给他提供情报的当地内线返了水,将他供了出来,之后这个国家的安全部门就将他给逮捕了。由于高大队是一名noc,所以一般情况下,国家是不会出面去营救的,但是这个消息传到了1号首长的耳朵里,一号首长大为吃惊,忙放下了手里的一切见面会,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踱步,最后一号首长一拍桌子,抄起办公桌上面的红色的电话,打给了某部委。

“用你们捉住的那个洛克希德,把咱们的人换回来!”

某部委的高层觉得非常吃惊,按照道理来说,万一哪一个noc落在了敌人的手里,是不会出面进行营救的,虽然高大队的价值和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为了这么一名谍报人员,是自己国家在外交上面和国际舆论上面如此的被动,恐怕这个还要在商议吧,

在电话里,某部委的高层觉得,这件事还要在商量商量,1号首长在电话那边顿时就火了,操着一口浓重的上海话,言语中透出干练和气势:“你管他呢,咱们在外交上不会有下风,洛克希德不也是让我们捉住了吗?我们只是对等的,剩下的事,让外交部去办。”

就这样,上方的被俘情报人员的交换,在韩国和朝鲜的交界处进行了。

选择交换战俘或者特工,选择交换地点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情,比如最好是两个国家的交接,这两个国家最好是敌对的,举个例子来讲,在德国还分裂成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时候,德国,经常作为苏美两国冷战时期交换被俘特工的地方,在德国柏林墙经过的地方,有一座铁桥,一端在联邦德国,一端在民主德国。苏美两国经常在这座桥上交换战俘。

后来两德统一,柏林墙被推翻,那么这个交换战俘的地方,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韩国和朝鲜的身上。因为从当时的条件上来讲,世界上没有其他的地方比这里更为理想了。

高大队站由对方的一辆黑色林肯汽车上走下来,然后在其周围站了三名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人,他们护送着高大队,护送到铁桥的边缘,同时将手放在身前交叉着握着,证明自己并没有带武器。

按照惯例,我方也是出了一辆车,的、三个人护送着洛克希德,也站在了铁桥的这边,之后也是同样的动作,表明自己没有带武器。

之后上方带队的隔着铁桥,点点头,之后高大队和洛克希德就相向而行,速度没有特别快,保持匀速,显然高大队在那边,经受过刑讯,高大队的脸上有瘀伤,眼角和嘴角都破了,看到这里,三个随行人员都气炸了。他们虽说不认识高大队,但是也知道这是自己人。

相反看看洛克希德。脸上一点伤都没有,甚至还仔细的刮了胡子。看起来中方的待遇确实是不错的,

其实并不是中方的待遇好,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待间谍,都是毫不留情的,特别是对没有政府官方保护的noc,这个小子已经把全部他知道的事情,已经交代的一清二楚。所以一直秘密看压在总政,我们还是讲究礼仪的的,所以没有枪毙他,还一直好吃好喝的养着他。

两个人都不说话,默默地向着桥中间走去,刚好到达桥中间,两个人停住了,相互看了一眼,之后擦身而过,回到了自己人那里。两辆汽车调转车头,向着相反的方向驶去。

后来据线报,那个洛克希德死了,死的不清不楚,这个就不是我们在意的事情了,

高大队回国之后,在总政隔离审查了将近半年,多方考察发现高大队是没有叛变,但是此时的高大队正好是不到四十岁,整个生涯最黄金的时刻,但是他也不能继续工作了,因为再继续海外潜伏或者是工作,就犯了这一行的大忌,用校长的话来说,特工和任务,都是一次性的。

国家花了大力气把高大队给救了回来,并非高大队就没有了价值。所以高大队一直隐姓埋名,在这个祖国腹地的群山大川之内,在这所学校里面代课,培养着下一代的特工。

在路上,我不止一遍的打量着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高大队,只见他穿着便装,上身穿着花衬衫,下身穿着大裤衩子,耳朵里还塞着耳机,一路上还在哼哼着歌,目光随意的向外扫着。我觉得此人应该是和楚胖子是一类人。就上前和他搭话:“我说高大队,咱们这是要去哪儿啊?”

他摘下耳机,转过头看着我,道:“小孩子不该问的别瞎问,到了你自然就知道了,哦不对,到了你也不知道是哪儿,哈哈哈哈。”

我就是一皱眉,不知道这句话的笑点在哪儿,莎莉一拉我的衣服,示意我别多问,我不明就理,因为高大队在第二阶段的训练中从来就没有和我们有什么接触,说说话,比起之间了解一下,


状态提示:第五十一章 高队 四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