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走进唐朝>第一百四十一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

李烨在海上又转悠三天,在一些海岸边停留一段时间,然后才返回新城。回到新城,张天成便找到李烨,告诉李烨有一些饥民找李烨有事情。不一会,张天成便带着几十位饥民来到小楼旁,李烨询问他们找自己有什么事情。

饥民中站出一人道:“某欧仁善,以前在一家造纸作坊中学徒,听李典军讲想找一些工匠做纸,某就想试试”。

另一个饥民站出来道:“某匡岩政,以前是一名石匠,虽然不懂什么雕刻砚台,不知能否帮上李典军的忙”

不一会,几十位饥民将各自掌握的手艺说了一遍,虽然都是一些手艺人,没有做过什么生意,但是看见学校有困难都主动站出来帮忙。李烨看着这些饥民,心中一动,为什么这些饥民就不能做生意呢?凭什么手艺人就要给别人打一辈子工,领取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饥民中有大量的手艺人,把他们组织起来在新城做生意难道就不行吗?

李烨把几个会做笔墨纸砚的手艺人留了下来,其他的人暂时回去等候通知,李烨要有一个大胆的计划宣布。留下来的人有十几个,李烨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自己做生意,钱和屋子李烨借给他们,他们只要出技术就可以。

十几个饥民一听,吓了一跳,什么李烨出钱给自己做生意,有这么好的事情,跟路上捡到金元宝一样,不会是假的吧,难道是陷阱。他们当然不懂什么叫投资,什么叫入股,李烨便跟他们解释,李烨出资作为股份的一部分,他们已手艺入股,盈利以后按照股份的大小分红,如果以后他们愿意还可以从李烨的手中将剩余的股份买走。

李烨解释了半天,这些饥民才明白些,原来就是与李烨合伙做生意,那就算自己在李烨手下打工啊!听着这些饥民似懂非懂的解释,让李烨无可奈何。不管怎么样这些饥民算是同意跟李烨合作,李烨并不想在这些饥民不清楚的时候欺骗他们,跟他们签下四份契书,契书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人员的选择和管理都是这些饥民的事情,生产出来的产品由李烨负责销售,合同期限为五年,期满以后双方秉承志愿的原则,可以选择是否继续合同。

这些饥民被李烨说的晕晕乎乎,根本没有意思到这份合同的意义,感觉李烨说什么自己做什么应该不会错的。速拉丁坐在一旁听着双方的讨论直摇头,这份合同对于李烨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李烨还要签,难道是李烨傻了。速拉丁怎么看李烨都不像犯傻的样子。

这份合同上清楚的注明,这些饥民以手艺入股,加上管理生产可以得到全部红利的百分之十五,产品五年内全部有李烨销售,这是一件稳赚不赔的生意。而且李烨五年后会逐步的出让这些股份,这明显的是让这些饥民把生意做大,李烨怎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速拉丁想不明白!

不明白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李烨将这些饥民送走,转身起草一份告示:第一、凡是新城内百姓,有手艺或以前做过生意的任何人都可以在新城内做生意。

第二、任何人做生意无资金,都可以向李烨申请借款,借款期间不得到新城以外的地方。

第三、借款金额以钱一百缗为限(特殊情况可以增加),三年期以内,每年利息五厘。

第四、三年后无力偿还的,可以延长借款时间,利息加倍。

第五、借款后,如果不想做生意,随时可以退出,可用资产做抵押。

第六、生意亏损,无力承担还款,可以在工厂打工还款,时间不限。

“什么,利息五厘,还无抵押无担保,没有任何附加条件”,速拉丁感觉如果不是李烨疯了,就是自己疯了,天下什么时候出现这样的好事情了。这简直就是送钱给别人做生意,而且还要自己承担风险,李烨难道不知道,做生意有成功就有失败吗?这是在拿钱打水漂啊!速拉丁看不下去了,阻止道:“李典军,你可知道你在做什么,这样做会血本无归的清不清楚”。

李烨笑了笑,事情不会像速拉丁想的那么简单,跟速拉丁解释道:首先、作为投资哪有百分百成功的道理,有投资就有风险,只是现在看起来李烨承担的风险比较大一些。利息五厘在古代根本算不上利息,宋代王安石变法时官府借款两成的利息都算低的,利息五厘还不把人乐傻了。

其次、李烨投资的产业都是与新城息息相关的行业,与老百姓平时生活相关,其他方面暂时不再考虑范围之内。这些产业虽然利润单薄,但是收入比较稳定,李烨的投入不但比较保险,而且还赚取了名声。

最后、所有投入都是投向新城,繁荣和刺激新城的经济,也就是说无论失败与否鸡蛋还在篮子里,最终还是回流到李烨的手中。李烨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加速了经济发展的脚步,同时也起到示范作用,一举多得的效果。

李烨没有学过经济学,不懂什么叫货币流通的概念,但是也清楚钱放在家里对于新城的经济发展没有半点好处。货币价值在于流通,流通的越快说明经济越繁荣,商品交换越彻底,市场越健康,发烂生霉的货币意味着市场经济的停顿,停顿的经济意味着社会在停滞、倒退,人民的生活越发贫困。

李烨讲的含糊其辞;速拉丁听的似懂非懂,李烨不是经济学家;速拉丁也不是商人,知道这些都是李烨经过考虑后做出的决定,并非大脑一时发热。也许真的像李烨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一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