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走进唐朝>293.第293章 东都饥荒学子怒(四)

李烨考虑的不错,这时东都留守刘允章正坐在官邸中为学子请愿的事情烦神呢?刘允章根本没有想到学子请愿的事情,现在闹得整个洛阳官场一片怨声载道。

被学子打伤的官员要求刘允章严加惩治闹事的学子,另外一些官员则要求刘允章立即释放请愿的学子,而更多的官员选择在一旁观望,有些幸灾乐祸的想法,想看看刘允章到底如何处理这次各地学子请愿的事情。

刘允章作为洛阳东都留守,东都洛阳最高行政长官,如何处理各地学子让刘允章十分为难。不处理吧,没有办法向受伤的官员交代,处理吧,必然引起各地学子的反弹,最后,倒霉的人还是东都留守刘允章。

头疼啊!自己怎么就摊上这件事情呢?刘允章年轻时期的激情早已经消磨殆尽,现在刘允章只希望自己在东都留守的位子上安安稳稳的呆上几年,便致仕回老家尽其天年。

看到满腔报国热情的学子,刘允章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可是这些学子做的事情,却让刘允章下不了台,这可怎么办才好呢?事情已经过去两天了,敬翔和其他的学子还关押在大牢中,皇城外一些学子不依不饶,在皇城外示威静坐要求刘允章将敬翔一些学子放出来。

刘允章揉了揉发疼的脑袋,思考如何处理这些学子,这时候,有衙役来报李烨求见,又是李烨,刘允章一听就火冒三丈,就是这个李烨带着敬翔来求见自己,才闹出学子为民请愿的事情,“不见”,刘允章不耐烦的回答道。

衙役愣了一下,自己拿了李烨的好处,才答应给李烨通传,没有想到真被李烨说中了,既然刘允章不愿意见李烨,衙役把手中的一封信递给刘允章道:“李典军说了,刘留守要是不愿意见他,希望刘留守能看看这封信”。

刘允章没有想到李烨做事情挺周全的,知道自己不愿意见,提前准备好一封信给衙役。看看吧,看李烨在信中到底是怎么解释的,刘允章打开信一看,心中大喜道:“快请李典军”,刘允章随即一想,李烨帮自己解决了大忙,还是自己亲自出去迎接才是,“给某更衣,某要亲自出去见李典军”。

李烨站在皇城外,看着皇城门口静坐的学子,这两天来,学子再也没有采取什么过激的行为,只是静静的坐在皇城门口,要求刘允章释放关押在大牢中的学子们。

“李典军,怎么还站在这里,快到官衙中一叙”,刘允章走出皇城看见李烨站在皇城外,四处晃荡不知道在看什么。

“刘留守客气了,里面请”,李烨一边说一边与刘允章往皇城中走。

刘允章陪着李烨往皇城官衙走,回头看了一眼皇城外静坐的学子,叹了一口气道:“这些学子把事情搞成如此地步,让某如何向洛阳官员和朝廷交代”,刘允章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其实是说给李烨听的。

“刘留守不要为难,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城外大量饥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所致,只要解决了饥民问题,其他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李烨说道。

刘允章苦笑了一下,心想:“谁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因为城外的饥民所致,但是要有办法解决才行啊”。

李烨和刘允章走到官衙,分宾主坐下,李烨接着道:“如今天下大旱,朝廷的救灾方案迟迟不见回复,难道刘留守就这样一直等下去不成”。

刘允章开仓放粮的奏章已经送到京城一个多月了,到现在还没有见到朝廷有任何批复,这让刘允章能做什么呢?“李典军,有什么好办法,不妨直说,某洗耳恭听便是”,刘允章现在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见李烨信中说有办法解决城外饥民的问题,这才兴奋的跑出官衙去见李烨。

“如今河南道和都畿道都遭遇了百年大旱,百姓庄稼歉收、无粮可收,还要缴纳赋税,这才背井离乡出来逃荒,如果刘留守能够免除城外饥民的赋税和徭役,相信这些饥民就愿意返乡了,不知刘留守意下如何”,李烨的主意是让刘允章减免城外饥民的赋税和徭役,这样饥民就不用担心歉收返乡还要交赋税了。

刘允章一听李烨的主意便苦笑道:“要是某说减免饥民的赋税和徭役可以的话,城外的饥民早就离开此地返乡了”。现在不是刘允章愿不愿减免城外饥民的赋税,而是刘允章的话说了不算。

乾符元年(八七四)正月廿七日,翰林学士卢携上言,称去年大旱,从号(今河南灵宝)至海,夏粮仅收获一半,秋粮几颗粒无收,冬菜又少,贫苦百姓铠蓬实、蓄槐叶为食。而州县仍督赋税,动辄鞭打。或租税之外,更加徭役。朝廷如不抚恤,百姓实无生计。卢携因奏请朝廷免百姓所欠租税,停止各地征责,以待夏麦,并令各地出义仓储粮赈济百姓,以度荒年。僖宗敕从其言,而实未行。

现在皇帝的话,下面的地方官员都不听,刘允章的话就能让下面的官员听吗?李烨想的也太天真了,真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刘允章指望李烨能出什么好主意,看来是没有什么指望了。

难道李烨不知道这些情况吗,当然不是,李烨不过是在试探刘允章罢了。“刘留守,既然减免城外饥民的赋税和徭役不可以,难道不能将饥民迁往其他地方居住吗”,李烨又给刘允章出主意道。

“迁往其他地方,说出来也不闪了李烨的舌头,现在大唐那个州府愿意收留这些饥民,驱赶还来不急,那里愿意收留这些饥民啊”,刘允章对


状态提示:293.第293章 东都饥荒学子怒(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