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烨离开了大行城,马不停蹄的返回登州,刚到登州李烨就得到一个惊人的好消息,不仅绿岚和曼云给李烨生下了一男一女,而且乐梦娇也为李烨生下了一女。
原来绿岚和曼云怀孕时,乐梦娇也同样发现自己怀孕了,本来这件事情应该提前通知李烨的,但是因为乐梦娇担心李烨在沂州作战分心,便把这件事情隐瞒下来,准备等李烨返回新城后给李烨一个惊喜,可是后来李烨被辽东半岛的事情所困,没有来的急赶回新城,等到三女产下孩子后,便将消息传到了登州。
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李烨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见到自己的孩子,高兴的差点没有手舞足蹈,见人来道喜便打赏,搞的整个府衙里的人在李烨眼前不停的晃悠。还是程菁菁看不下去了,让人通知经常走到的人到府中陪李烨喝酒,结果消息传出去,引来更多人的道贺,结果李烨喝的酩酊大醉,一直睡到第二天的中午才醒来。
李烨准备返回新城的计划被身边的女人知道后,都要求跟着李烨回新城看看,李烨不好拒绝她们的合理要求,只好答应下来一起返回新城,像程菁菁还是第一次回新城,丑媳妇怎么也要见一次婆婆。
泊汋城的战争结束了,但是影响却在慢慢的发酵中,就在李烨离开大行城的六天后,渤海国上下得到了窦天问战败的消息,朝野上下一片哗然。窦天问至今生死不明,以外戚窦家为首的主战派更是叫嚣着,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一举消灭辽东半岛上的势力。
而以高家后党一派的官员,则主张先将事情调查清楚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不过这些声音显然并非主流,被打上了通敌懦弱的标签,让朝廷上下官员耻笑。所有人都在等着渤海国国王的表态,大玄锡才是事情的最后决定者,一批理智的大臣认为现在渤海国的局势不稳,如果与辽东半岛发生正面冲突的话,应该考虑一下周围势力的态度,避免渤海国多面作战的困境,陷入战争的泥潭中。
现在渤海国的朝廷上有三种声音,一种是以窦家为主的坚决打击派,另一种是先稳妥的处理好周边的关系,再出兵攻打辽东半岛,这两种声音都主张占领辽东半岛,不过是一个马上出兵,一个是暂缓出兵。最后一种声音就显得没有多少底气,以皇太后为首的后党见皇太后没有表态,主张先调查然后视情况而定,当然这被视为缓兵之计。
消息传到渤海国朝廷过于突然,所有人都没有来得及回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知道窦天问战败了,二万渤海国士兵回来的不到五百人,到底发生了什么根本没有人出来解释。
窦福和站在朝廷上,声泪俱下的痛斥了辽东半岛偷袭窦天问的卑劣行径,义正言辞的希望大玄锡立刻发兵攻打辽东半岛:“陛下,窦将军和二万士兵死的太冤枉了,老臣恳请陛下让臣领兵攻打辽东半岛,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雪恨”。
如果整个朝堂上知道事情的原委除了窦福和外,只剩下大玄锡一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大玄锡让窦天问私下进攻辽东半岛,现在二万军队全军覆没,这个负责必须有人承担,虽然因为听到窦天问战败的消息,朝廷上的官员选择了有意淡忘,但是却不能不给渤海国百姓一个交代,含糊其辞只能掩盖一时不能掩盖一世。
刑部侍郎杨善虽然也赞同攻打辽东半岛,但是让杨善奇怪的是窦天问和二万渤海国士兵为什么会出现在辽东半岛的土地上,更加不解的是辽东半岛怎么突然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一下子将二万渤海**队消灭殆尽。要知道整个渤海国才有三十多万军队,北边边境与黑水靺鞨人的战斗才牵制了十万军队,在与契丹人的边境上还驻扎着十万军队,剩下的不是在五京周围防御,就是在监视新罗国。
三十万渤海**队,一下子消失了二万,整个渤海国只有三百万人口,这是什么概念,现在窦福和又想调集军队攻打辽东半岛,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从什么地方调派军队,而不是进攻辽东半岛。杨善不紧不慢道:“窦国相,你这次出兵攻打辽东半岛,准备多少将士,如此大动干戈是否考虑过后果”。
兵部侍郎李辰江见杨善阻拦,便反驳道:“不要大动干戈,渤海国有五京十五府,只需每府出兵二千……”,李辰江刚一说出口,就感觉兵力有点少了,二万军队都战败了,三万军队能起到什么作用,马上改口道:“每府出兵四千,六万大军足矣荡平辽东半岛,至于用什么名义进攻辽东半岛,那是礼部的事情,随便编造一个难道还有什么困难吗”。
礼部侍郎康信听李辰江信口胡诌,脸都绿了,在他的口中礼部就成了颠倒黑白的无耻小人,天下还有什么大义可言,自己岂不是在青史上留下奸人的恶名。康信气的浑身发抖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渤海国并非是蛮夷之邦,岂能出师无名,岂不是滑天下之大不为,还请李侍郎给出一个出兵辽东半岛的理由”。
李辰江气急道:“辽东半岛屠杀渤海国二万将士难道不是理由,渤海国国威受辱难道不是理由,辽东半岛霸占鸭绿江出海口难道不能成为理由,难道这些理由还不够让渤海国出兵征讨辽东半岛吗”。
这些理由实在站不住脚,二万渤海国士兵是在辽东半岛战死的,是渤海国先出兵攻打辽东半岛,根本不存在侮辱渤海国道理,至于占领鸭绿江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