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烨能明显感觉到所有人的眼光都聚焦到自己的身上,这时候李烨想不成为众人的焦点才叫怪呢?不过这些人的看法对于李烨来说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李烨要表现的姿态就是无所谓、怒而不争。
是安远郡王也好、是辽东郡王也罢,就算不封李烨郡王又能怎么样,现在不是所有都想看李烨的反应吗?“对不起,让所有人失望了”,李烨什么反应都没有。
其实大玄锡始终就没有承诺过给李烨辽东郡王的爵位,是皇太后在朝廷上提出给李烨加封辽东郡王,大玄锡当时既没有反对、也没有同意,事情就这样含含糊糊的过去了。但是渤海国在给大唐的国书中提到给李烨封赏辽东郡王的爵位,所有人这才认为李烨就是辽东郡王,事实上李烨的确控制着辽东半岛,封李烨辽东郡王也没有什么问题。
大玄锡想得到辽东半岛,但是不希望李烨控制辽东半岛,所以才会只采纳皇太后的一半建议,只在试探大唐的反应,根本忘记了李烨才是辽东半岛的实际控制者。
现在的情况让所有人都在观望,后党和高家除了愤怒为李烨打抱不平外,现在还想不出什么办法扭转目前的局面。窦家一派当然最高兴,眼看着马上就要把李烨踢到西伯利亚去喝西北风,就等着李烨暴跳如雷了。至于一部分的骑墙派也对大玄锡出尔反尔的做法表示不满,在精神层面上对于李烨怀有莫大的支持和安慰,希望李烨能跳起来争一下,打破朝堂上死气沉沉的局面。
主要这件事情大玄锡做的太不厚道,要是消息在朝堂上公布,进行激烈的讨论后决定,不管给李烨什么郡王爵位都无所谓,这是因为程序决定了合法性。就好比冤假错案一样,一套正规的法律流程下来,就算是错杀了某些人,别人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像朱元璋一样,大搞锦衣卫特务机构,就算该杀的人,别人也会因为厌恶白色恐怖而同情被杀者一样。
要是大玄锡按照事先在朝堂上认可的说法,给李烨辽东郡王的爵位,众人也不会说什么,更不会准备看大玄锡和李烨的笑话,毕竟辽东半岛不是渤海国的管辖范围,是李烨实实在在的控制地区,凭什么大玄锡一句话就没有了。
大玄锡的笑话暂时是看不见了,不过李烨的反应所有人都在密切的注视中,当看见李烨一付没事人的样子时,所有人除了震惊外只剩下疑惑了,难道李烨不生气吗?难道李烨真的不知道安远郡王和辽东郡王不一样。
李烨好像没有察觉众人诧异的目光,悠闲的坐在高鸣的下首道:“多谢舅姥爷,今天为本王接风洗尘,本王初次来渤海国,也不知道送些什么礼物,这里有一些美酒、丝绸和玉器,希望舅姥爷不要嫌弃”。不管怎么说,李烨现在与高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彼此之间除了亲情外,还有合作关系,李烨上门赴宴怎么可能空手而来。
高鸣现在的心事根本不在李烨的礼物上,皇太后让高鸣来探听李烨的口风,看看李烨对于这件事情有什么打算:“多谢郡王殿下,开宴、奏乐……”,高家可是豪门大户,吃一顿饭宴请李烨这样的贵客,没有丝竹伴奏、歌舞齐鸣怎么行。
推杯换盏之间,高鸣慢慢的又将话题引到李烨的身上,高鸣痛心的叹了一口气道:“皇上怎么能出尔反尔呢?这其中必然是有奸佞在皇上面前挑拨是非,才让皇上误听谗言,郡王殿下千万不要往心里去”。现在高家也不好把矛头直接指向大玄锡,只能说大玄锡误听了窦家的谗言,受到窦家的挑拨离间,才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想看看李烨准备怎么办。
在皇权之上的封建社会,皇上是不可能犯错的,犯错也是受到了下臣的挑拨,一时被奸臣蒙蔽,结果就是不管皇上怎么错,都是下臣的不对,对付的也是那些在皇帝身边的小人。
李烨和敬翔已经分析过渤海国目前的处境,自己这次来渤海国不是来制造矛盾的,而是到渤海国转一圈,混一个法理上统治辽东半岛的名义,至于是什么郡王爵位,李烨还真不用计较。
李烨好像没有明白高鸣的话:“舅姥爷说笑了,我们做臣子的应该为皇上分忧解惑,那里能把怨恨发泄到皇上身上呢?本王还是刚才哪句话,不管皇上封本王什么郡王,都是皇上的恩典,本王受宠若惊,对皇上无以回报,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烨感觉自己越来越无耻了,明明心里很不痛快,恨不得掐死大玄锡,嘴上却说的冠冕堂皇。
高鸣也不知道李烨说的是真话,还是气话,反正从李烨的脸上看不出有丝毫的不满。皇太后和高鸣现在都不希望李烨马上就暴跳如雷,等到事情慢慢平息后,再想其他的办法,把李烨的封地转到辽东半岛。
既然李烨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高鸣实在不好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便转移话题跟李烨谈起风月之事:“郡王殿下,听说你如今还未娶妻,不知是否已经订婚”。高鸣和皇太后商量给李烨找一门婚事,虽然皇太后已经了解到李烨尚未娶妻,但是还是想亲口问问李烨的婚事,要是事情搞差了可就难看了。
见高鸣提及自己的婚事,李烨马上就把早准备的对策说了出来:“让舅姥爷费心了,虽然本王尚未娶妻,但是本王在大唐做官之时,大唐皇帝亲口许诺将仁寿公主许配与某,本王准备这次从渤海国回去以后,就返回大唐向大唐皇帝求婚”。
李烨之所以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