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铁汉子>308 【炮兵列阵三锅山】

26日傍晚前的战斗结果,因为电讯中断的关系,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阿列克谢耶夫海军直到28日才得悉,还是由驻华公使喀西尼拍发杀手房东俏房客。

四千九百吨的旗舰“巴甫洛夫”号和两千吨的旧巡洋舰“扬列斯诺夫”号总算结束在朝鲜半岛东南端的示威航行回到海参崴,本想在舰船补足燃煤之后亲赴布拉戈维申斯克督战的海军中将犹豫了。喀西尼转述的清国报纸言道:11旅一个团在一个小时以内歼灭了驻守42高地的六百零九名俄军,甚至,清国报纸准确的说出这支俄军的番号——北乌苏里军区步兵第四团二营(两个连)和一小队骑兵网游之天下无双。

四艘军舰被俘获,一个整营的步兵被消灭,外加卡廖尔方向上的李涅维奇报告,对绥芬河清军的进攻遭到挫败(实际上,李涅维奇只是努力加固卡廖尔的防御工事,并未进攻)。坏消息可谓是接二连三,让海军中将不得不收拾起“亲征”之心,狂妄之态,小心从事。他清楚地知道,目前在江东六十四屯东面和东北面,即博尔格河与布银普河之间,已经没有俄国陆军的力量存在。由此,他在派出补给完毕的巴甫洛夫号之后,回复驻华公使的电报是:我需要一个陆军指挥官。

两国交战,却并未宣战,两国都有意识地把边境的战事说成是冲突,都把引发冲突的责任推到对方头上。在公使团聚会中,喀西尼公开宣称清国人在说谎,所谓的缴获军舰完全就是超乎常识的谎言,这种情况在清国人身上发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列强公使中,有的人相信了喀西尼的话,毕竟俄国是世界陆军人数最多的强国。哪能轻易的被刚刚败于日军之手的清军占到便宜?即便清军进行了所谓的改革和整军,也不可能!美国、法国人是这么个看法。有的人却在随后有些相信了德国观察员索林伯格的来电,不过他们也有疑问,德国陆军中将在绥芬河,战事发生在瑷珲,两地相距千里,中将怎么可能得知真相?德国人自己是如此认为的,海靖给国内的电报中称:边境冲突的情况尚不清楚。据武官推测。清国新军应该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英国人却比德国人还坚信清国报纸的说法。严密监视俄国海军动向的他们从日本人那里得知,在朝鲜外海游荡的俄国战舰匆匆返航了。结合起清国报纸刊登的阿穆尔区舰队舰名、舰种、吨位数据以及被歼灭俄军的番号,可以确信清国新式陆军虏获了俄军舰船。英国人的判断使得他们对抵达英国访问的李鸿章一行,欢迎的热情又提升了几分。

英国人需要的是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在太平洋获得良港以支撑俄国的大海军野心。

以前。日本人表现出了积极的“马前卒”兴趣,又在战争中击败清国,还在朝鲜问题上与俄国闹得不可开交,似乎是最为合适的扶持对象。

如今,清国人突然发力,表现出遏制俄国扩张的能力。那么,英国人也就不妨在扶持日本的同时,也适当的帮助一下正与俄军交战的清国新军。注意,仅仅是新军或者说是代表新军的政治势力,而非整个清国政府。扶持满洲地区的军政势力可以达到适当支持与俄军交战的清国新军的目的,又可以达成培植清国地方势力,实现英国利益从扬子江流域向满洲扩展。还可以造就清国潜在的分裂因素。

“一年前的女王政府可以忽略辽东的新政建设,今天不能再采取漠视、观望的态度了。”——大清国海关税务总司赫德如此告诉驻清公使欧格讷。

英国刚刚从接待李鸿章的态度中表现出对清国新军的兴趣。日本人就急不可耐的跳出来,以驻清公使代办林董率先发难,指责俄**队在海兰泡对中国侨民的屠杀行动违反国际公法,表明日本帝国政府同情并支持清**队正当反击的立场。随后,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照会俄国驻俄公使馆,表示日本政府对清俄边界冲突有可能扩大为两国全面战争的不安。

同情,不安。日本人把西方世界的规则阅读明白了,作出一副正义、公理皆在我手的模样,跃跃欲试的想以调停者的身份就近观察冲突,以期为挑动两国进入全面战争状态的外交策略服务。

俄国和清国不是傻子,双方都很干脆的无视了日本人伸出的试探之手。

如此,边境冲突还将边境冲突的方式进行下去,两国都没有召回使节,没有向对方宣战。不过,两国出发点截然不同,俄国人正在从欧洲、中亚、西亚调集大量的援军;杨格代表的清国则试图以决定性的一击结束边境冲突,谋求体面的和谈。

黑龙江沿岸地区,军队机动是极其困难的,除非利用水道。在俄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巡洋舰和驻扎在伯力的两艘炮舰没有出现、解决之前,黑龙江航道对新军来说极不安全校园全能高手。对失去两艘炮舰和两条巡逻艇的海兰泡俄军来说,无论向西的尼布楚或者赤塔,还是向东的伯力撤退,都意味着上千里的路程,清**队开动的炮舰随时可以向撤退的人群发起炮击。向北?几万军民在亿万年不变冻土带行军?得了吧!

从结雅金矿匆匆赶回的阿穆尔军区司令奥尔加廖夫步兵少将,遭遇的就是进退两难,唯有坚守待援的境地。为此,他将“一心屠杀敛财而忽略了舰队基地防御的”格列斯诺夫中校招来破口大骂一通,却不得不在呼啸而来的炮击中面对现实。

清**队两个炮兵连在


状态提示:308 【炮兵列阵三锅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