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权倾天下>第十五章 妙计第五节

张绍尽管武力值不低,是最初被安乐公,实际上是老妖怪吴仁义的指点,得以跻身第一批优秀武士,但是,这智商却不是靠着修炼能够得到快速提升的。所以被提拔为中郎将,并且独领一军,肩负攻打威胁长沙的重任,也是靠了门荫,(当然不是自己老爹张飞,而是自己的师父、姐夫蜀王,以及师祖吴仁义)。

在吴仁义想来,一是为了培养这些将领能够独当一面,便于以后培植实力;再说了,凭借较为优势的兵力,主要是以骚扰吸引敌人为主,估计这个从小在战争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小子(其实不小了,比安乐公差不多少)军事素养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将他安排到了南面。没想到,这小子小胜之后大骄,竟然马失前蹄,率领着残兵败将跑回了武昌郡,差点被暴怒的吴仁义一脚给踹到长江里喂了王八。

故事从新说起。那日里单凭着小将军胡渊,一气斩杀了多名吴军将领,挫败了敌人锐气,张绍乘胜追击,将吴军赶鸭子似得撵回了长沙城内,拉起吊桥,关紧城门,挂起了免战牌。本来,这段时间张绍可是牢记师祖的叮嘱,绝对不可和对方硬拼,主要是再骚扰牵制对方。如果对方援兵进犯,那就反攻为守,蹲在益阳城内等待援军。

但是,白天的一次对垒,一下子激发了张绍的好斗遗传基因,再加上胡渊等将领的鼓噪,第二天开始,便派出部队轮番在长沙城下叫阵,很是嚣张了几天。

这一日天色将晚,带队叫阵的胡渊正感觉无聊,准备带兵回营,突然探马来报:敌人东城门大开,数千部队惶急地朝东南面跑去,估计是敌人要弃城逃跑了。

小将军胡渊一听心里乐啊:太好了,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大喊一声:“弟兄们跟我杀进长沙城,占了敌人老窝!”

两千多魏军官兵忘记了疲劳,兴奋地嚷嚷着,跟在自己首领马后,发力向城内扑去,果然,等跑到长沙城东门,正好看到吴军逃跑的部队尾巴,但是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之中。

“传令兵,马上回报张将军,我们今夜就在这里过夜了!”胡渊一气攻占了原来的吴将指挥部,端坐到椅子上,下达了几个命令,还好没忘记了安排士兵马上展开全城大搜查,同时张贴安民告示,实行宵禁。

其实晚上搞什么通告之类的,居民也看不到。再说了,这兵慌马乱的,前头吴军逃离,后头百姓还没反应过来呢,这魏军就进城了,逃跑都没来得及,只好紧闭门户,躲在家里,哪敢出门看什么告示啊。

等安排好兵士宿营,小将军胡渊可也不敢大意,亲自带队在城内几个主要街道上巡视了一番,倒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这才回到自己的临时官邸,打算休息。

午夜时分,张绍带领的主力部队终于赶到了长沙城下面,只喊了三两声,吊桥就哗啦一下子放了下来。正要率先进城,身后突然赶上来一个头戴纶巾的儒雅之士,嘴里喊道:“将军且慢,让兵士前去侦探一番,最好请胡将军过来相迎!”

此人是谁?可也是大大的有名头,是为蜀汉时期,在刘禅等人投降之后,仍然坚守永安城的罗宪。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据说十三岁时便能好文章,青年即扬名于外。后来师从名儒谯周,被人们称之人为子贡。罗宪性格正直,诚实待人,而且轻财乐施,广交好友,深得周围人爱戴,自然也受到师傅谯周喜欢,很是用心的传授经史。

在蜀国时罗宪曾经出任当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并两次出使吴国,因为他机智博学,文雅但不失节,深得吴国士人赏识称颂。 到了蜀汉后期,因为宦官黄皓专权,朝廷多数大臣依附投靠,独有罗宪刚正不阿,从不趋炎附势招致黄皓憎恨。后来找借口,将他贬为巴东太守,做了一个偏远且危险的地方官。

吴国听说蜀汉投降,立刻派出大军向西进攻,明面上是驰援蜀汉,结果遭到罗宪坚决抵抗,阻止了吴军西进巴蜀,同时还据理斥责吴国将领,发誓决不做趁火打劫的小人的帮凶,宁做投降的俘虏。

降魏之后,坚守本分,厉兵秣马,不参与成都内乱,整支军队和地方,斩杀叛乱,稳定当地秩序,打退吴国军队多次进攻。东吴最后的名将陆抗,携西陵之战余威,重兵攻打永安,罗宪誓死坚守,持续半年多,直到兵士多患瘟疫,粮草接济不及,有人劝说他弃城逃跑,他义正词严的拒绝说道:“作为人主,是百姓所仰慕的,既然不能保全,到危急时抛弃他们,这是君子不做的事。我宁肯死在这里!”

好在荆州刺史胡烈率军攻打被吴国占领的重镇西陵,陆抗怕后路被截断,只好退兵。永安危机才堪堪度过。因为此事,朝廷加封罗宪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武陵太守。 之后不久,又改封为西鄂县侯,其子罗袭任给事中。公元267年冬天,罗宪入朝,进位冠军将军、假节。

多亏了沉稳机智的参军罗宪,阻止了孟浪的张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被派到城楼之下的兵士,喊了半天,也没见到小将军胡渊,自然明白大事不妙,急忙回撤。后队的张绍与罗宪急忙后队变前队,开始有序的撤退,后面城内一阵鼓噪,大门开启,一队骑兵蜂拥而出,火把高举之下,显然是东吴大军。

张绍强迫罗绍带队先撤,自己亲自带着弓箭兵断后,靠着自身勇武,骑着大黑马,连续向敌人冲出城门的骑兵反复冲杀,真有当年赵子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 妙计第五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