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清墨书香>第74章 甲午

李又苏的心里一片冰凉,脑子就像一台已经生了锈的机器,连动也不能动,只能被动地听着那个清脆的的声音,一字一句地诉说。

他自己都发现,他现在有一种,自己正面临一场会决定他人生的审判的感觉。

他不想听,可讲台上女人的声音,就是不停地往他的耳朵里面。

“……”

“战争失败的原因,很多人想过,很多人说过,在关键时刻,丁提督指挥失误……”

一群人听着讲台上那个年轻秀气的女子,用冰冷的语言毫无顾忌地诉说。

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是朝廷官员们腐败,尸位素餐!

每一句话,都让人发抖,虽然现在言论不像以前那样不自由,朝廷也管不了太多,可这位先生却是住在京城里的……

李又苏是一心一意忠于清廷的人,对革命党深恶痛绝,但他听了董婉的发言,也十分赞同。

忠心耿耿,和恨其不争气,并不矛盾,也没有冲突。

一开始还好,随着她的讲述,一群学生先是义愤填膺,后来连冷汗都流下来。

底下窃窃私语,都不停地怒骂,数落北洋水师从上到下都无能。

李又苏的脸色也又红又白,变了好几回。

等到董婉说起北洋水师面对的那些困难,就连船上的煤,都是渣滓,一烧就黑烟滚滚,隔得老远已经让日本海军发现,交火之前已经注定了落后于人。

底下坐着的学生,都沉默下来,好些感性的学生,脸色胀红。

“……在战前日本,就制定了上、中、下三种预案。人家不仅想好了打赢了怎么办,打输了怎么办也想好了,不惜“国运相搏”。相反,咱们大清呢?上面一提起打仗就装鸵鸟,有什么冲突先寄望于外国调停,还根本不信会发生战争,结果只得付出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巨额赔款和大片江山被迫割让的惨痛代价……”

“甲午海战失败了,咱们的国人,都在责怪‘北洋水师’,就连北洋水师的幸存者,也仿佛再也见不得人。但我要说,在那场战争中,北洋水师投入了几乎所有的战舰和兵力,与日本展开了了殊死较量,虽然最后战败,但把罪责全推到北洋水师的头上,这显然不公正,大家只要仔细思考就能明白,北洋水师在战略指导上存在的错误,可以说是导致甲午海战失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绝不是根本原因。”

所有学生若有所思。

“……我觉得,我们北洋水师,大概就是被言官们的唾沫星子给淹死了,黄海战役之后,定远、镇远逃过一劫,得以返回,朝中无数人质疑,为什么还不出去作战,为什么一周了,半个月了,你们还不去?是不是害怕?针对丁提督,针对李大人的指责,言犹在耳,大家都知道,不用我去说,这些言官们懂怎么打仗吗?他们动动嘴皮子,就让北洋水师出去交战,现在五艘战舰被击沉,剩下的严重受损,主力舰主炮都毁了,要想出海,总要修一修吧,难道让海军们坐着木板船,拿着长矛去打仗?旅顺可只有一个船坞,一次只能进去一艘船,工人们还一听见打仗就四散逃跑!”

“……”

“即便是北洋水师面对这么多不利的情况,但官兵作战,英勇者甚众,只有三百人的北洋海军陆战队,被日本人称为最嚣张的中国陆军,十分佩服。”

“只有三百人去夺回炮台,全部英勇战死,就在北洋水师英勇作战,在刘公岛上,没有援军,什么都没有,朝廷的清流在做什么?不停地指责丁提督,说他和李鸿章要叛逃去日本。”

虽然董婉没有特别详细地说细节,可李又苏却不觉咬紧了牙,他想起自己父亲被清流批判的情形,想起皇帝临时换了山东巡抚,居然换成那个一直怨恨父亲的家伙,整个山东陆军都调动不了,以至于威海只得到修黄河的民夫作为援助!

董婉说起丁提督服毒,自杀殉国,说起伊东祐亨下令,不许庆祝喧哗,向丁提督的死致哀……

日本司令官,对中国殉国的军人,也都能保持最基本的敬意。

董婉一个一个地讲述那些北洋水师军人们的故事,说起没一个英勇殉国的管带,提起世人对他们的误解。

“哇……”

随着她的讲述,坐在最后面,那位父亲是北洋海军管带的年轻人,失声痛哭,哭得撕心裂肺。

周围的同学们看着他,也不觉眼圈红了。

董婉不管他们哭不哭,还是平铺直叙。

“我在这里说一说李鸿章李大人,我也不为尊者讳,就直呼他老人家的名字了。”

“……说起李大人,我想说一句话,李大人他老人家,‘一生功过在和戎’。”

“我们必须要承认,李大人得朝廷倚重,开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外交事务多是他老人家在负责,战争溃败,他老人家就不得不出现在谈判桌前面。”

“要知道,弱国无外交,我们国家的外交人员都难,更何况,李大人被列强的坚船利炮逼迫到谈判桌前面……”

“……李大人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上签字,于是很多人暗地里都称呼他老人家为“汉奸”,骂名远扬。但我们必须要承认,假如说签字的那个人叫“张鸿章”,那么这个“汉奸”就会变成“张鸿章”。也就是说,谁签字,谁就是汉奸。但问题是,我们朝廷总得有人去签字,总得有人背负这个骂名。”

“我并不是想为李大人说什么好话,他


状态提示:第74章 甲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