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纵然是每日向蜀中供应不少的粮草。这对于东吴来说,也算不得什么负担。
在贸易方面,东吴的商人数量与日俱增。这些商人所起到的效果,便是活跃了吴蜀两地的经济。商人们通过买进卖出赚得钵满,而东吴方面也靠抽取商人们盈利之后的税收,也充实了财政。
在军队的建设方面,孙仁已经下令,改造所有吴军的装备,不再使用以往的铠甲和武器,而是使用新的铠甲和武器。
这些新造的武器铠甲,全都是按照杨林的方法来铸造的。在铸造的过程中,混入了碳末,使得铸造出来的武器,比以往的兵器更加的坚硬。
东吴的富庶,和贫困潦倒的蜀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蜀中一带的百姓,非常向往东吴的生活。
在早些时候,东吴方面虽然悄悄的作为,征集蜀中百姓加入东吴的军队或者是来东吴的土地上耕种土地,但是由于蜀中百姓们故土难离的心态。因此此举收效甚微。
但是当刘备登基之后,又加重了蜀中百姓的赋税,再加上曹魏进攻蜀汉。使得蜀汉又再一次面临了祸乱。
在如此的情形下,就算是对蜀中的土地再不舍,百姓们也开始有了别的想法。
于是离开蜀地,来到东吴的土地上生活的百姓也越来越多,他们或者是加入了东吴的军队,或者是在东吴的土地上开垦荒地,自给自足,总之,东吴的日子。可要比蜀中的日子好太多了。
在孙仁和杨林推行“西蜀填东吴”的计策过程中,就连江北一带的民众。也有不少仰慕东吴的繁华,而私自前往东吴的百姓。对于这些百姓们,孙仁却是将他们遣返回江北的。
不过这些人,却是在杨林的示意下送了不少的钱银的,他们回到曹魏的土地上之后,便开始向身边的民众们讲述东吴的见闻录。
“柴桑城中的地,是由黄金铺成的,街上的店铺的匾额,是由玉石雕琢而成的,金碧辉煌,令人美不胜收,在东吴,百姓们根本不用整日耕种,只要每日到田间晒晒太阳,粮食就会慢慢的长成了,而东吴的赋税,根本就微不足道,所以东吴的百姓们,家中的粮食都堆得慢慢的,百姓们每日能够吃三顿饭,顿顿有肉,餐餐有酒。”
这些人不停的粉饰东吴,令江北一带的百姓们人心惶惶。
消息很快传到了洛阳的曹丕耳朵里,曹丕听得可不是滋味,虽然这些去过东吴的民众的描述非常的夸张,但是里面却是有合理的成分的。
柴桑城的地断然不会是由黄金铺成的,但是在柴桑城中,起码有能够将整个柴桑成铺满的黄金!
这些日子以来,东吴会隔三岔五的向曹丕送来贡品,而这些贡品,全是价值不菲的珍宝,曹丕从这些珍宝中,也知道了东吴现在的国力的确非常的强盛,在经济方面,曹魏和东吴相比相差太远了。
群臣之中,唯有司马懿刚刚去过东吴柴桑,于是曹丕便找来司马懿询问道:“仲达,你去过柴桑,柴桑真的有那些造谣者所说的那样好吗?”
司马懿道:“陛下,微臣在不久前,的确去过柴桑,说句不中听的话,柴桑城的繁华,可是洛阳远远比不过的,城中的建筑物金碧辉煌,令人美不胜收,柴桑城中,商旅络绎不绝,纵然是入夜之后,也颇为热闹。”
随后,司马懿向曹丕详细的描述了自己在柴桑城中的见闻,关于这些内容,司马懿可是没有撒半点的谎,的的确确是他的亲身所见。
曹丕了解到,柴桑城中,就连平凡百姓,都穿着绫罗绸缎,女子们头上所戴的饰品,也全是珍宝,由于民众们都颇为殷实,因此柴桑城内的治安是非常好的,百姓们家中都富有,因此也不会出现小偷和强盗。
听到最后,曹丕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东吴如此的富有,那么纵然是自己灭了蜀国,他日与东吴一战,也很可能并不轻松……
所谓一客不烦二主,曹丕索性就向司马懿询问他有什么良策,能够使曹魏如东吴一般富有?
司马懿见机会来了,便道:“陛下,东吴的繁荣,全靠商人,商人们买进卖出。能够活跃本地的贸易,而东吴的官府,又能够从商人们的贸易中获得税收的利益。商人们越来越富有,国家也越来越富有。加强商旅贸易,的确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事实上司马懿自己对于经济也是一窍不通,这些话,全是杨林教他说的。
杨林告诉司马懿,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向曹魏的君主宣扬通商的好处,因此司马懿才会对曹丕说出那样的话来。
果然,在听了司马懿的话之后。曹丕的面色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司马懿虽然说了这么多,但是对于曹丕来说,司马懿的建议并不代表着什么,于是曹丕询问程昱,道:“仲德,你怎么看?”
程昱道:“老臣也颇为赞同司马大人的意思,一个国家想要繁荣,内外通商是必不可少的,唯有如此。才能使国家的内部活动起来,若一个国家像死水一般,那么就定然会灭亡的。
老臣以为。陛下若是能和东吴通商,对于我曹魏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唯有如此,才能解决我曹魏燃眉之急!”
单单是司马懿的话,是不足以打动曹丕的,现在,既然程昱都这么说了,那么曹丕心中就再无疑惑了。
于是曹丕说道:“朕欲下旨。与东吴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