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条路,打出去。崇尚进攻的他选择了“围点打援”这套后世华夏解放战争中的经典战法。只有把战斗扩展到外面,才能赢得时间,赢得胜利。
根据侦察部队的情报,离此20公里处有一道设伏的好地方。通往这里的公路两侧有几道土坡,居高临下,公路就此穿越而过。乔治带领参谋小组专程查看了地形。地方倒是不错,但行不通。德军不是英法军队,即便是急行军,对这些明显的设伏点绝不会放过,前出的侦察部队一定会将这里查的连耗子窝都藏不住。
当他看到离着山坡不远处留下的一些废旧的防御工事,顿时乐了。这里才是真正的设伏地点。走近一看,这些残破的防御工事都是一战时期修建的,战败后,法国人要求拆除,但那时候德国政局混乱,谁还管这些芝麻小事,随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说有些残破,但地堡和壕沟大部分都完好。都可以利用。况且这些防御工事面积不大,数量很少,顶多容纳一个营的兵力。对增援的敌人来说,这点人马塞牙缝都不够,不会关注这里的。反倒是旁边的小山包才是重点侦查的区域。这就是典型的灯下黑,最容易伏击的地点没有问题,一般人也就不会注意近在咫尺的小旮旯拐角了。
乔治盘算了一会,决定这次的伏击战亲自指挥。他紧急调来了一营和三营,这两个营损失最小,士气也很旺盛。好钢就要用在刀尖上。参谋长率领2.4营守卫大桥,副团长负责后勤支援。他下了决心,这次一定要打出气势来。检验自己的理论是不是可行。
这次的重点还是土木工程,研究了一会,他决定在工事的后方挖掘隐藏点。每个士兵都挖一个单兵坑,不用太大,只要能尊坐在里面即可。等坑挖好后,士兵隐藏进去,上面用一张军用毯子盖住,在撒点土做做伪装,弄一个类似于陷进的东西。只要听到枪声,就能轻易的撕开伪装,加入到战斗中去。
工程量不大,但效果很好。试验了一下,远远看去,几乎发现不了什么,更不要说急速行驶的行军大队了。
但火炮的隐藏成了大问题,没有炮火支援,用两个营打阻击,就是个笑话。参谋小组提出了一个方案。在伏击点划分炮击诸元,所有的大炮都埋伏在10公里以外的丛林里。听到进攻枪声后,用最快的速度前进至攻击位置,也不用瞄准,根据前线报上来的坐标,根据事先设好的炮击诸元轰击即可。省却了大量的时间。况且团里的火炮都是75毫米的野战炮,行动迅速,只要步兵能撑住10分钟,炮兵就能投入战斗。
乔治同意了这个方案。10分钟很容易争取到,自己带来了大量的地雷,急速行进的部队想要投入到反击中,不花点时间是不可能的。况且还有大量的手榴弹造成混乱和杀伤。地利人和都占全了,就等好戏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