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冷和墨菊刚刚走出龙泉府境界,就见到大批契丹铁骑,一路卷起风沙,直奔龙泉府而去。
李冷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沿路打听之下,才听人说起,是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派出十几路人马,到原渤海十五府,欲将各地百姓全部迁到别处。
李冷和墨菊,都觉得太震惊了,耶律德光此举,无疑是因顾忌渤海百姓的反抗,想要分散凝聚在一起的渤海人,又不知道有多少渤海百姓,要在反抗这才迁移中丧生。二人暂且顾不得赶往西楼,连忙返回龙泉府。
墨菊明白李冷内心的担忧,一是唯恐在肃慎的家人也被迁走,从此后杳无音讯,再无相见的机会,二是担心李夫人执意不肯离开,给她自己和家人招来杀身之祸。
原来,就在李冷和墨菊决定赶往契丹西楼之时,另一队人马,已经返回西楼,这队人马便是东丹王耶律倍和他的侧妃高云云,带着几个贴身的侍卫和宫女。
渤海人不甘于契丹人的统治,连年叛乱,不仅渤海王爷大瞻铎时不时的带兵攻打天福城,渤海其他郡县,也时有渤海百姓奋起反抗,耶律倍这东丹国王,坐的并不安稳。再加上久未见留在契丹的家人,尤其是孩子们,难免思念,遂决定,返回契丹一聚。
不同的是,李冷和墨菊只能是悄悄赶往西楼,而耶律倍,则是给耶律德光上过奏书的。
只是,耶律倍并没有大张旗鼓的返回契丹,只是带了几个贴身的人,便装而行。
耶律德光拒已经答应了述律平,会立耶律李胡为皇太弟,却迟迟未昭告天下,只是写了一道手谕交给述律平。让她将一颗心安放在肚子里。
耶律德光的理由,是耶律李胡年纪尚轻,心性不定。述律平也素来只道小儿子的脾气,倒也同意耶律德光的做法,只得拿着手谕,慢慢调教耶律李胡。
耶律倍的书信,是在呈给耶律德光半月有余,耶律德光方才下诏,允许他回西楼探亲、自耶律倍带高云云到东丹国之后,他的家人。一直得到耶律德光很好的照顾,在这一点上,耶律德光倒不完全是收买人心。做给朝中大臣们看,而是真的念及亲情,很喜欢他的侄子们。
耶律倍得到耶律德光的首肯之后,才往回赶,这让耶律倍再次感到了为人臣的无奈。拒他也是一国之主,但却比不得耶律德光,东丹国再怎么说,也只是契丹的一个属国。
好在耶律倍回到西楼,受到了耶律德光的礼遇和热情接待,耶律德光除了在皇宫宴请他。还时不时到他府上去找他叙话。
但耶律倍却并不舒适,还有些如坐针毡的感觉。耶律倍终于明白,这西楼再也不是他的家。他回来了,却更像一个寄居在这里的客人。
而天福城虽然离故乡甚远,又时有渤海人叛乱,但却是他和高云云遮风挡雨的地方,在那里。他自在,高云云也自在。因此。仅仅呆了不到一个月,耶律倍就跟高云云商议妥当,上书给耶律德光,请求东归天福城。
耶律倍哪里想到,此时的耶律德光,正在做着另一桩打算。
拒耶律德光已经登上了皇位,但不管怎么说,耶律倍都是当初名正言顺的太子,他所要提防的人中,耶律倍一直排在第一位。
在耶律倍返回西楼之前,耶律德光早已经收到东丹国丞相耶律羽之的奏章,奏章上,耶律羽之建议,为防范原渤海旧部连年叛乱,将东丹国百姓全部迁居,尤其是龙泉府一带,否则,很难从根处彻底断了渤海人复国的念头。
耶律德光虽有此意,却不想落入口实,说他打着切断渤海人叛乱之心的旗号,控制耶律倍。而今,耶律倍的上书,正好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
因此,这一日,耶律德光亲自到耶律倍府中,安抚耶律倍。
“皇兄,朕见到皇兄的上书,心中特别难过。知道皇兄时时牵挂东丹国百姓,这边又想念契丹的亲人,因此,朕决定,钦命契丹铁骑兵分各路,将东丹十五府百姓尽快迁至东平郡附近,东平郡升为南京辽阳府,作为东丹国都,这样,皇兄这东丹王,就可以时时跟东丹百姓君民同乐了。皇兄以为如何?”
耶律倍心中暗暗叫苦,却无法反驳耶律德光看似没有破绽的说辞。再者,耶律倍也深知耶律德光此举,并非只是为了控制他,更为了让渤海百姓断了复国的念头。
因此,耶律倍只能违心感谢耶律德光的周到安排,暂且在西楼住下来,只待迁都之后,再返回东丹国。
耶律德光拒忙于国事,却并没有忽略乌若岩。刘贺之已再次给乌若岩把了脉,重新配制药方,尽量使乌若岩所服之毒对身体的伤害,降到最低。
乌若岩每日暗暗调息内功,越发觉得疲惫,好在除了疲惫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感觉。但乌若岩却也生出了怀疑,觉得宛如每天给她的药里面,一定有文章。
因此接连几日,她都借口药太热,让宛如放在那里,她等等再吃,并趁宛如不注意,将汤药倒入室内的花盆之中,却并未发现那些花有中毒之象。
乌若岩本以为自己做的很隐蔽,却不想,早就被日日来寝殿小坐的耶律德光发现了端倪,耶律德光看在眼里,不觉得暗暗好笑,这女人看似聪明,却笨的可以,他怎么会将毒放在药里让她服下。
却不知,乌若岩这是受了在二十一世纪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影响,第一个就想到,这毒是不是下到药里面!
但乌若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