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军的首领们在谋求国家独立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勤王伴驾,立下不世之功,为自己赢得一个好前程,现在机会来了,人们又哪能不积极表现。
三日后,风军打着勤王的旗号,直取哈吉。
兵临城下,风军并未着急向哈吉发动进攻,而是驻扎在城外等。
接下来的几天,距离哈吉较近的几支反抗军陆续抵达,与风军汇合。几支反抗军的兵力加到一起,足有五万之众,虽说武器装备差到了极点,但五万多人的战力也不容小觑。
原本远离战争的哈吉,一时之间变得风起云涌,各路大军云集。
自从锡格兰被上官秀打了一顿,紧接着又被他推上王位之后,锡格兰在上官秀面前,完全是一副老鼠见了猫的姿态,说话时都是轻声细语的,态度谦卑到了极点,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锡格兰对上官秀的态度,让各支反抗军的首领们都清楚的认识到了一点,自己的仕途与富贵,新国王未必给得了,能给他们这些的人,只有上官秀。
反抗军与风军汇合到一起后,竭力讨好锡格兰的反抗军首领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是少数,大多数首领都是想尽办法的去讨好上官秀,向上官秀表明自己的忠心,和与宁南人死战到底的决心。
上官秀表面上乐乐呵呵的,对谁都是和蔼可亲的态度,但他的心里可是有一本帐的,谁亲近他,谁亲近锡格兰,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风军驻扎在哈吉城外的第六天,终于对哈吉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这次的进攻,风军没有发力,确切的说,风军的步兵没有直接参与进攻,只有炮兵做了火炮支援,在前线冲锋陷阵的都是反抗军。
结果一天的激战打下来,有两名反抗军的首领阵亡,巧合的是,这两名反抗军的首领都是亲近锡格兰的人。
做战后休整的时候,由于这两支反抗军的首领阵亡,群龙无首,上官秀顺理成章的对其进行整合,将两支反抗军的将士打散开,分配给其它几路的反抗军。
被分配到兵力的反抗军,无一例外,都是亲近于上官秀的。而作为国王的锡格兰,对于上官秀的做法,竟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满和反对。
如此一来,人们就看得更加清楚了,只有投靠上官秀,自己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背弃上官秀,或者暗中与他为敌的人,恐怕都活不长久。
在锡格兰没有登顶王位,各地反抗军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艰难时期,反抗军的首领们或许真的是在为了国家,为了谋求自主与独立,去和宁南人拼死拼活的战斗。
而现在锡格兰坐上了王位,杜基的复国眼瞅着已指日可待,这时候人们的心理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已不单单是为国而战,更多的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战,要为自己当初的出生入死收取相应的回报。
这,便是人性,亘古不变的人性。
此时,还能坚定不移站在锡格兰这一边的人,只有亚马尔。
当然,亚马尔对锡格兰的誓死效忠,也让他成为上官秀的眼中钉,肉中刺。
只不过亚马尔的身份比较特殊,现在,他已经成为杜基复国最大的功臣,上官秀想直接除掉他,必然会落人口实。
好在还有宁南人,要除掉亚马尔,上官秀并无需要亲自出手。
哈吉之战的第十天,云集到哈吉的反抗军数量更多,兵力已激增到十万以上,直到此时,上官秀才觉得,该是己方全力进攻哈吉的时候了。
大举进攻之前,上官秀还特意派出杜基使者,到哈吉防线前喊话,讲明五王子锡格兰现已是杜基的新国王,劝说那些仍效忠于宁南的杜基义军倒戈。
接下来的三天,哈吉防线内的杜基义军开始出现大规模的逃兵,叛逃的杜基将士,有时候都是成营、成兵团的投靠到风军这边。这就是锡格兰带来的国王效应。
三天之后,风军联和杜基反抗军和杜基义军,对哈吉防线发动了大举进攻。
兵力本就不算多的哈吉守军,连日来,光是叛逃的将士便多达数万之众,接下来面对着二十多万大军的合力攻城,哪里还能招架得住?
哈吉的外围防线,简直像被摧枯拉朽一般,被风军和杜基反抗军、义军接连攻破,大批的宁南军被迫退守进哈吉城内。
风军这边根本不给宁南军喘息之机,全面攻陷外围防线后,风军又连夜攻城,四面围攻哈吉城。
激战到翌日天亮,哈吉城防终于被攻破,风军从城外杀入城内,与宁南守军又展开了中近距离的巷战。
亚马尔一部不是最先进城的,而是跟着先头部队随后进城扫荡的,按理说,前面的军队已经把硬仗打完了,宁南军也都被他们打跑了,亚马尔所在的军队处境应该很安全才对,结果他进城后不久,也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突然飞射过来一颗灵弹,正中亚马尔的太阳穴,把他的头颅击穿,人当时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