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杨林又带着自己的十三太保去了山东,那里知世郎王薄也是聚众数十万造反,周边的县城大多都已经陷落。杨林只带了不到三千的兵马前去作战,居然将王薄的农民军打的溃不成军,四散奔逃,王薄带着自己的嫡系也消失在山东的万山之中。
杨林的任务就是平叛,但是当他将王薄的叛军打败之后,却看到了山东地面的萧条和凋敝,实在是民不聊生,饿殍遍地。杨林是靠山王,是隋朝杨广当政时除了杨广的几个孙子以为最高的王爵了。
而且杨广也相当信任这个表兄,将兵符直接就给了杨林,他可以凭借兵符节制全国所有的兵马。
因此杨林并没有在剿灭叛乱之后便带兵离开,而是先在叛乱之地寻找原先当地的官员。找了半天,就找到几个芝麻大小的官儿,一打听才知道其他那些官吏基本上都已经跟着王薄一起造反了。
杨林也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便当机立断,从其他没有被叛军占领的郡县调任官吏来管理。找来找去,杨林便想到了他的好友唐璧,也就是唐碧莹的父亲正好在山东当巡防使,于是便一纸调令将唐璧请了过来。
唐璧是知道杨林来山东剿匪的,也很清楚只要杨林一来,什么知世郎都是不堪一击的,可就是没想到杨林剿匪后没走,不但没走,还要将自己调过来管理这些破败的地方。
唐璧心里不乐意了,好事情没我的份儿,这种替人擦屁股的事情就想到我了?唐璧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表面上答应下来,然后便偷偷的写好了一封奏折,叫人赶紧快马送到江都,亲自送到杨广面前。
奏折中只字未提对杨林的不满,相反却大书特书了杨林如何电光火石间便将知世郎的十万叛军打的落荒而逃的。而且还说山东地面现在已经没有叛军了,杨林正在这里恢复生产,从各地调遣官员,任命官职,当地百姓对杨林是多么多么热爱等等,最后唐璧说道:“百姓只闻林而不知陛下,臣恐日久百姓怀林之恩而忘陛下之德,特上书陛下决断。”
最后这句话就要了命了,什么叫只知道杨林的恩德,却忘记了陛下的恩德?这明显就是告刁状了。唐璧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他早就知道杨广是什么德行了,猜心思一猜一个准。
杨广对杨林信任,是基于杨林可以带兵叛乱,又没有什么非分之想的。但要是杨林刻意的收买人心的话,杨广还会信任他吗?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朝廷的急旨就来了,命杨林带上他的十三太保速回江都,有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去办,他手下的那三千多兵马就留在山东,交由巡防使唐璧统辖。
杨林接旨后就纳闷儿了,怎么陛下这么急呢,本来还打算在山东再待上一段时间,等这边的情况稳定了再回朝的,现在看来已经是不可能了,而且杨广还便想的将自己的兵权剥夺了,这是什么意思!
杨林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按照圣旨,将兵权交给了唐璧,又拜托唐璧一定要将这里的百姓治理好,这才带着十三太保快马回朝。
唐璧早就预料到了,待杨林一走,唐璧便将三千兵马打散分到自己的兵马中,然后拍拍屁股直接回家去了,山东叛乱地区再次陷入无政 府状态,这又给王薄东山再起创造了条件。
唐璧回了他的地盘上,便派人将裴仁基请了过来。两人还有些关系的,他们的女儿都嫁给了程咬金那个混球,也因为这层关系,两家也经常走动。
等裴仁基来了后,唐璧便将杨林的事情和他说了一遍。两只老狐狸坐在一起便算计起得失来。他们都清楚杨广的天下眼看就要不行了,身为大家族的族长都有给家族日后前程寻找出路的责任。
所以商量了半天,最后便有了裴家三婶去龙门见李向的事情。
本站访问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