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红楼之沧海横流>第十四章 撤藩议三国皆叛乱池鱼殃君臣齐出战

翰林院猛地忙了起来,所有人都忙成一团扎进了故纸堆里翻看档案,一时间笔墨纸片横飞,就是一贯闲暇的江源也不能幸免。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撤藩!

江源私以为当初坐了天下的高皇帝就是个能惹事的祸头子,这位除了将皇位传给了嫡子太宗,余下的四个儿子竟然全部封王就藩,还美其名曰镇守天下。这群王爷被放到了封地世袭罔替,掌有财政军事大全,玩起了国中国的把戏,那权势拿什么收回?这不是添乱吗?

太宗子嗣单薄,就一个活下来的儿子便是当今。到了当今这里他是封了儿子王爵,但没有给封地,所有儿子都圈在京城,所以也不用担心。现在一拍脑袋想起撤藩这回事儿了,可不是让所有人都头大两圈。

想当初封出去的藩国总共有四个,赵国、齐国、魏国、辽国,虽说每个封国都不大,在地图上这四个点却整将京城围了一圈,也不知当初的高皇帝怎么脑抽能弄出这么个布局,简直要了亲命了。好在赵国的初代赵王已然死了,而且没有后代,已然除国了,这才让出个缺口来,否则万一这四国不臣,围了京城,勤王救驾的军队都进不来,还撤个鬼的藩啊!

作为一个现代过来的穿越者,撤藩事件还是听说过几个的。历史之上撤藩的皇帝最出名的就是三个:汉景帝刘启、明惠宗朱允炆、清世宗康熙。这三位弄出了三个历史事件:七王之乱、靖难之役、三藩之乱。其中七王之乱和三藩之乱都以中央胜利为结局,靖难之役则是被撤藩的那位反过来把皇帝给端了,自己坐了天下。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撤藩有风险,下手需谨慎。

这三个事件中除了三藩之乱皇帝是有计划有准备的逼反了对方藩王,其他两个都是嘴炮引来的悲剧。汉景帝刘启遇上了一个晁错,将他忽悠得神魂颠倒,偏这位晁错只提出了理论没提出实际做法,等到七国真的反了他就彻底麻爪了,最后为刘启所杀。而朱允炆更是遇上了晁错升级版的黄子澄,结果叔叔燕王朱棣一反他就傻眼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刘启好歹还有周亚夫、窦婴这样的名臣镇着,到了朱允炆那里战事一起他才发现一个问题,朝中会打仗的大臣都被他爷爷朱元璋咔嚓了,剩下的几只皮皮虾哪是他这位久经战场的叔父的对手?于是这位建文皇帝就早早退下了历史舞台不知所踪了。

由此看来,撤藩的关键在于有准备有预案和有能人,而且以有能人为第一要务。那么问题来了,大靖朝现在有能人吗?咳咳,江源撇了撇嘴,难道指望四王八公这样的家伙去对付藩军?他们不阵前投降就算有骨气的了。不客气的说目前四王八公包括所有的勋贵们能拉出去出阵作战的总共也不超过一只手,大将之才根本为零。王子腾倒是有些才能,可这才能在于斗心眼,耍心机,这打起仗来却不知如何了。保龄侯府的史鼎倒是有几分武力,可惜以他只能最多也就统帅三五个兵营不到两千人,再多他就无力指挥了。

可这些事情那些文官并不知道,这群作死的文官正在朝堂之上喊着撤藩口号呢。这件事开始的时候是五皇子的母家魏家领头,冯鳌也没少搀和,最后连四皇子的母家楚家都搅合上了。这事儿不难理解,为什么大皇子司徒旭是除了太子以外最有力的皇位竞争者?因为他有军功在身。虽然这个军功的具体内容是他带领着部队消灭了山越的一个几十人的小部落,还吹什么斩首一千……可军功毕竟是军功,大皇子只要领过兵便有知兵的名头,在大靖这个军功至上的朝代,这就是最有力的筹码。所以为了能够拉平差距,让大皇子的优势不那么明显,这几家就撺掇出个撤藩来。

毕竟栖香国远在海外,吐蕃那里又水土不服,山越沼气太重容易出现瘟疫,而北蛮,高皇帝都没打过人家他们还是算了吧。数来数去还是撤藩这个主意最好,所以这三批人马就结合成了一股势力开始忽悠皇帝撤藩。

他们不知道武将的稀缺性,勋贵能不知道吗?他们倒是试图在朝堂上争辩一番,试图平息撤藩这个提议,可惜被那三批人马当成了防止他们威胁大皇子地位的托词,根本一句话都没听进去。勋贵们平时都把自己吹的人五人六的,有通天彻地之能,简直是懂战事,知兵法,上山能打虎,下海能擒龙,千军万马之中也能杀个七进七出,随便喊句话敌人就认怂,难道这时候说自己是编的?臣真的不能啊……所以这边真相说不出,那边死也不肯信,撤藩之事也就在朝堂之上形成了主流意见。

撤,必须得撤,还得马上撤!

因为那篇马政的文章,江源也被扣上个知兵的帽子,在这个准备撤藩的当口他就被从翰林院调到了兵部任员外郎。他原本是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现如今成了兵部员外郎,是个从五品,也算连升两级,倒也还不错。无论是从六品的修撰还是从五品的员外郎都是不用上朝的,国家大事依然落不到他头上。

这些大臣们书算是白读了,子曾经曰过: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很简单,做事说话不慎重缜密就要出事。他们这边还巴巴准备撤藩呢,另一边那三个藩国竟然一起举兵反了!

得到撤藩之信的辽王司徒标立即诛杀了辽国境内所有中央派遣来的官员,联合了齐王司徒横、魏王司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撤藩议三国皆叛乱池鱼殃君臣齐出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