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五百九十七章 抗战 东北 围歼松尾(一)

[正文]第五百九十七章 抗战 东北 围歼松尾(一)

------------

第五百九十七章抗战东北围歼松尾(一)

虽然支那人骑兵第一次冲锋伤亡不小,可是也仅仅损失了四五百人马,对方完全有实力再战。而且,即便不敢再组织冲锋,可要脱离接触,那可是轻而易举的,他的步兵凭两条腿可追不上对方四条腿的骑兵。

那支那人的骑兵为什么投降呢?

难道他们被皇军的密集火力吓怕了?

还是被吓傻了?

就在松尾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个参谋带来一个手拿白旗的东北军军官,一问之下松尾才明白,被他打死四五百人的骑兵部队,竟然是伪黑龙江边境保安司令张海鹏的人马。

据那个军官说,他们是遭到了数万第四路军部队的攻击,八千多人的部队只跑出来了他们这些人。这还是张海鹏见机得快,又熟悉地形,利用骑兵的速度,不顾伤亡地硬闯出来的。

按照这个伪军官的话说,第四路军虽然作战时是步兵,可他们行动时都配有马匹,现在已经尾随追来,马上就要到了,希望松尾能让他们过来。

得知有数万第四路军的部队攻击张海鹏部,这让松尾不由大惊失色,仅凭他这不到五千人的兵力,在平原野外,想要抗击数万部队的攻击,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冰天雪地的,根本无法挖掘战壕工事,对方又有飞机,想要坚守待援都不会有多少时间。

不过仗毕竟还得打,松尾一面命令张海鹏部马上过来,一面给多门和沈阳本庄繁去电,请求战术指导。

张海鹏带着部队被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第四路军狠揍一顿,仗着自己老辣的眼光和敢于壮士断腕的狠劲,在第一时间就带着自己的老部队夺路而逃,这才捡了一条性命,也总算保住了自己赖以依靠的基本部队。可让张海鹏气恼万分的是,他辛辛苦苦带出来的部队,竟然被小日本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干掉了整整一个营。

一见到松尾,张海鹏再也忍不住性子,匪性大发,铁青着脸对着松尾破口大骂。

“妈拉个巴子的,你他妈瞎了眼了,老子的队伍你***也打!”

松尾虽然不懂汉语,可是从张海鹏的表情和语气上,他还是能感觉得到张海鹏说的不是什么好话,不由大怒。

“八嘎!”

“哗啦”一声抽出指挥刀,恶狠狠地直奔张海鹏而来。

张海鹏也不甘示弱,一伸手也抽出了自己的战刀。

他们两人这一伸手,双方的官兵也都呼啦一下端枪的端枪,抽刀的抽刀,眼看一场火拼就要开始。慌得参谋长李盛唐和26旅团参谋长龟井两人急忙横在张海鹏和松尾中间,不停地劝说二人。

幸好这时传来南方出现大批骑兵的报告,松尾和张海鹏这才摆手,都知道这个时候可不能意气用事,否则他们都得被第四路军消灭。

松尾带着龟井和张海鹏、李盛唐急忙跑上路基,举起望远镜仔细查看。

只见南方十几里外果然追来大批骑兵,此时正对着他们的骑兵已经停止了前进,纷纷下马,还从马背上卸下一门门野炮迅速组装起来。下了马的骑兵们也迅速就地展开。另有大股骑兵,开始远远地向26旅团两侧快速运动过来。

松尾快速估算了一下,虽然他还看不到对方的全部人马,可他估计对方的兵力肯定在一万以上,否则也不可能敢三面包围他的26旅团。

考虑到自己几乎已经没有了重武器,在野战中十分不利,松尾决定不等多门的命令,还是先退回齐齐哈尔,保住部队再说。松尾紧急下令全军撤回齐齐哈尔,旅团直属骑兵中队马上向北搜索前进。

松尾,留下一个大队就地准备阻击追来的第四路军部队,自己则带领旅团主力准备北撤。

就在这时,有一个坏的不能再坏的消息传来,在他们身后,出现了黑龙江第一旅、第二旅,以及徐宝珍警卫团等部队,已经占领了东克力和张喇嘛窝棚一带,正好堵住了他们北上哈尔滨的去路。而且,显然第四路军和东北军的部队是联合行动,双方很快组成了一个完整地包围圈。

被包围了!

极度震惊的松尾明白,既然身后出现了东北军,那么齐齐哈尔显然已经被支那人占领了。在雪原上,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想要突出包围,在敌人的围攻追击下夺回齐齐哈尔,并固守待援根本不可能。当前,惟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顶住支那人的攻击,寄希望于本庄繁调动吉林、辽宁的关东军沿铁路尽快赶来救援。

松尾一面命令马上把情况电告多门和本庄繁,一面指挥五个大队的日军和张海鹏的两千多伪军在铁路东侧和东湖之间构筑起一个环形防御工事。

等到第四路军和谢珂、苏炳文指挥的东北军对日军彻底完成合围后,天已经黑了。

第四路军和谢珂的黑龙江省部队并没有马上进攻,而是在日军的包围圈外堆起一条长长的雪墙。

松尾见对方没有马上进攻,也抓紧时间,命令部队从被炸毁的车厢车皮上拆卸下来还没有烧净的车厢板,以及铁路上的枕木,点起堆堆篝火取暖做饭。26旅团的官兵们已经劳累了多半天,连一口热水都没进肚,早已经冻得不行。

要知道,现在的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度,到了夜间气温还会进一步下降,没有篝火取暖,会有很多人冻死、冻伤。

随着日军阵地内堆堆篝火燃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七章 抗战 东北 围歼松尾(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