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节奏很快,但故事的叙述却没有半点缩水的迹象,每一处都让你看得明明白白,是亚瑟的改变还是配角们的状态,每一个人物的特点都很鲜明,即便是家长里短的普通人,凭借着演员的出色发挥和表演,也让角色深深的被观众所记住。
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被丈夫欺骗的女子茱莉,本来是一个很可怜的人,但当观众站在了主角的视角,那她就成了活该的典范,很多人都恨得牙根直痒痒,活该,这样的女人就应该被骗,活该他们遭受到报应,这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亚瑟被赶出茱莉的家门住在下水道的时候,有谁问过他的死活,亚瑟的黑化,就因为观众们先入为主的同情分,变得顺理成章,大家都没有觉得角色这样转变无法接受,反倒内心深处邪-恶的小火苗都被点燃,就觉得这样真挺过瘾的,现实我是没有那样的勇气了,看看亚瑟的逆转人生、黑化状态,也挺过瘾的。
代入感也来了,这部影片最佳的代入感确实也是在这里,前面亚瑟纯粹就是一个受气包,以现在观众们的口味,早已不喜欢这类的男主角,物极必反后的大逆转,来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作品中找到的那种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小-邪-恶-心理状态,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这之后亚瑟的人生,入魔,彪悍,让你看得是目不暇接,根本没有心思去想这样一个角色到底是正是邪,为什么选择结尾处阿什丽饰演的女孩推着已经毁容残废彻底成为废人的亚瑟,从阴暗潮湿的森林内向前走,一缕阳光照射进来全片结束,要是没有这样一个最后隐晦的变化,看似是亚瑟的悔悟,真不好说这部片子在华夏能不能一刀未剪的播出,即便杨以辰再有影响力,想要做到当下彻底颠覆全盘的审核规定也是不现实的。
但这片子在欧美播放就没有任何问题,亚瑟的黑化不是开篇就这样的,是一个人的人生遭遇到了那样的经历之后才开始变化的,他努力的活着,最后努力的对抗着,当他成为了一个恶魔之后,是阿什丽饰演的角色,一点一点将他拽了回来,不离不弃,虽说最后亚瑟什么都没有了,但他还有真爱,还有阳光,那一刻,他终于可以完完全全的享受阳光了,这在过去,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他都不敢说自己真正张开双臂拥抱太阳应纳整片天地,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尽兴,看似他拥有了很多享受了很多,实际呢,一个人,连呼吸都要时刻警惕四周,不敢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他的人生,注定了大家眼中的爽快和无敌,都是一出悲剧,而这悲剧的落幕,看似亚瑟什么都失去了,残废了毁容了,人生的目标也没了,但他的人生因为有阿什丽在身边陪伴,终于不再是一出悲剧。
身体的悲剧,却是人生的新光明,最后一幕的阳光,最后一幕的阿什丽,最后一幕的林间小路,阿什丽推着杨以辰坐的轮椅,走出阴暗潮湿,走向光明。
电影落幕,所有观众脑海中呈现出来的评价几乎都是两个差不多的字——精彩。
多么伟大,多么具有艺术性,这些都是慢慢附加上来的,但整个电影的精彩,却是牢牢印在大家脑海中的,演员们出类拔萃的表演,导演对于整个故事的编排,对于整部电影的拍摄,回头想想你会发现演员的表演似乎是最大的亮点,剩下其它都没有那么明显的显现,润物细无声,就是这平和柔顺的电影流程,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出故事的完整和演员们的表演。
精彩的认知之外,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杨以辰这就是奔着奥斯卡去的,他饰演的亚瑟简直无可挑剔,比起之前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的雷恩、黑暗骑士里的小丑,这一次他是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舞台,完完全全将他的演技展现了出来,之前大家会觉得杨以辰两次夺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小金人,似乎看得不是很过瘾,尤其是小丑,那种癫狂的状态,就让人觉得其实将最佳男主角颁给他也不为过,奈何小丑这个角色身上是没有一点点光明的,虽说美利坚崇尚自由平等,可在有些事情上,好莱坞、奥斯卡也需要有一点点的妥协,你用一个坏蛋做主角没问题,但你总要给他身上加诸一点点能够被推敲出来的正能量,要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主流价值观。
全场起立为影片的精彩和演员们的绝佳表现鼓掌。
这部片子或许算不上是那种惊艳的故事,让人一看就觉得是伟大电影的作品,但无疑,导演的表现和演员们的表现,绝对称得上是世界顶级,比起好莱坞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作品,或许它经不起太深的推敲,但你也必须给它一个去比一比的土壤,因为它有这个资格。如果是去比诸如杨以辰试验过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和黑暗骑士两部好评如潮的电影,那《路》整部片子的水准,可是要比那两部片子更好,三部如果放在一起评比最佳,毫无疑问《路》会甩前两位几条街。
如果是第一观感,毫无疑问,现场的掌声就是最佳的答案,作为同行而言,拍的是最响,这里面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那么的精彩,包括戏份其实很少的巩丽,包括戏份其实很单一的梁超伟,都在有限的戏份中,拿出了让人拍案叫绝的表演,可想而知,作为这部影片唯一的灵魂,杨以辰的表现得达到多么高的水准,才能够压得住这么多好的演员。
首映礼前面的采访环节,马修麦康纳、凯特布兰切特和贝尔三人是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