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票房遭遇战
今天这位司仪的敬业程度和专业程度,绝对是得到吕言和大家的肯定。只不过,唯一有些怨念的就是那些苦苦等候的记者们了。现在的他们,只能录着这位司仪和吕言他们的对话以及拍照。
不过记者们辛苦等待,吕言他们肯定是给了这些记者机会的。
让吕言无奈的是,这些记者们却是挖空心思的希望制造话题以及和徐克《刀马旦》的对比上。事实上,两部电影所阐述的内容就已经是截然不同了。
“吕导演,你怎么会想到让梅艳芳在一开始以男装亮相呢?记得《刀马旦》中的林青霞,就是男装!”
对于这个问题,吕言有些无奈。梅艳芳的男装,就只是那么一场戏而已。而对方,居然能拿去跟林青霞比。不过无奈归无奈,回答还是得回答。“梅姐和林青霞的男装,都有各自的味道。《刀马旦》我都有去看呐!不得不说,林青霞的男装非常的英姿飒爽……”
“《胭脂扣》非常的精彩,但是《刀马旦》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部经典之作。对于票房上,吕导演觉得还有赶超的机会吗?”
“在没有成定性之前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一切皆有可能!”总是听到别人把自己的电影拿之与其他对比,吕言多少有些枯燥起来。特别是在《胭脂扣》才首映完的情况下,吕言面上笑笑道:“《刀马旦》绝对是难得的佳作!至于票房问题,我们都看数据说话吧!”
大家听到吕言的这副口气,自然是知道自己的话惹恼了这位刚刚还是春风得意的导演。不过他们想要的,可就是这种效果。因为刚才吕言的回答,就足以让他们拿来做新闻了。
“吕导演的意思是:《刀马旦》虽然很精彩,但《胭脂扣》还是有望追上它的票房?”
“吕导演这是在向徐克导演下战书吗?”
吕言没有再对这些问题做出任何的回答,他心里却是窃笑。不制造点新闻,你们又怎么会善罢甘休呢!不制造点新闻,《胭脂扣》的票房或许关注率会少上很多。吕言向来喜欢把自己摆在媒体记者的对立面,然后玩这样的套路。
只不过很多时候他的真真假假,就连那些记者们也是难以分辨。
虽然吕言是被记者们给‘气’着了,不过首映仪式依旧举行着。张国荣和梅艳芳,更是各自演绎了一遍《胭脂扣》这首歌。
整个首映仪式,除了观影之外还有其他许多的乐趣。这次《胭脂扣》的首映仪式,吕言还特意让工作人员们准备了许多的小礼物送给现场的幸运观众。前来采访的记者,也都各自有所得到。
小礼物说贵重也贵重,说不贵重也不贵重。这个,主要就是看你心里的衡量了!
一本《胭脂扣》的小册子,里面都是些张国荣、梅艳芳他们的形象照。还有吕言等剧组幕后人员的一些现场照片,不过珍贵的地方就在于每本小册子都有签名。
有吕言的,张国荣的,梅艳芳……不过大家都是随即得到,你究竟是拿到谁签名的小册子就看自己的运气了。
这样的礼物不仅仅是在这家电影院,德宝旗下所有上映《胭脂扣》电影的电影院内都有工作人员在派送这样的小册子。
除了让那些观众们觉得好玩和新鲜之外,也是为《胭脂扣》的宣传做了个另类的方式而已。
伴随着《胭脂扣》的上映,影评界自然也震动了。吕言口口声声的文艺片,却选择让张国荣和梅艳芳两位歌坛红人来出演。那么效果,会好吗?
现在,吕言用电影来证明了究竟他选的演员能不能演出这样的文艺片!
在有关人鬼情的电影中,《胭脂扣》“寻找”与“等待”的主题最引人注目。如花的等待源于她的痴情。她原本是石塘嘴的一个青楼女子,16岁就做了小琵琶,在倚红楼也算是头牌名妓了。一曲《客途秋恨》引起了陈十二少的侧目,尽管是反串的表演,却也令陈十二少在眉目传情中有些许不必言说的心情。
第二天,陈十二少就亲自来倚红楼,点名要如花来陪他。谁知如花用“干煸甲鱼”这一招来试试陈十二少的诚心。其实两人此时早已互通心气,知根知底。陈十二少为何来,又何为甘愿等如花打上八圈再来陪客,如花已经心中有数。而没令她想到的是陈十二少大张旗鼓的在倚红楼里放鞭炮大造声势,雇佣人力抬进一张大床,这公开式的求爱终于求得了如花的欢心。
可是陈十二少毕竟是大富人家的子弟,他的父母自然要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儿媳妇,如花的妓女身份是进不得陈家的门的。相爱的两人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于是1934年的一天晚上,两人吞鸦片自杀了。如花来到阴间,却怎么也等不见陈十二少。这一等就是50多年。等得心焦的她又重回人间,在报社一位编辑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已经人老珠黄的陈十二少。
就是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却成为了德宝旗下那些电影院的聚宝片。往往观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竟然无不是泪眼婆娑。他们哪怕走出了电影院,却依旧走不出吕言为他们编织的这个爱情故事。
也正因为这部《胭脂扣》如此的撼动人心,自然成了文艺片中一部难以磨灭的经典之作。
现在这部《胭脂扣》一出,谁还敢说张国荣和梅艳芳只是手是否具备表演天赋,都成了话题。究竟是导演的功底,还是演员的演技?
《胭脂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