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明末传奇>第四十三章 理想与现实

九月三十日从南京出发,十月初一的夜间就到了苏州,十月初二就进入苏州府城,这样的游历速度,也是郑勋睿等人的首创,大凡读书人游历,一路上都是要吟诗作画,最不济也是领略沿途的风光,走路慢吞吞的,一日能够行进三十里到五十里地,就算是很不错了,从南京到苏州,至少也需要十日左右的时间。

杨廷枢其实早就做了安排,只不过他们抵达苏州的时间太快了,以至于一切的安排,都来不及铺开,故而刚刚抵达苏州的前两日,两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苏州城内闲逛,观看城内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这种没有目的的闲逛,让杨廷枢觉得无聊。

可是这样的闲逛,对于郑勋睿来说,就非常重要了,他的心思没有在小桥流水上面,也没有在苏州城的富庶和美丽方面,他关注的是苏州的商贸,以及商品的价格。

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米,价格基本稳定,每石大米的价格,基本都是三两二钱银子左右,比南京的价格稍微高一些,食盐的价格让郑勋睿吃惊,一两食盐居然需要一两银子,也就是说一斤食盐的价格,达到了十六两白银,相当于五石大米的价格,这在几百年之后是难以想象的。

苏州有不少依靠放盐发财的巨富,其实食盐的成本很低,若是真正计算下来,每石食盐的成本,不会超过一百两银子,可是卖出来却是每石三千二百两的价格,这里面的利润过于的疯狂了,盐商不想发财都难,当然食盐价格过高的原因,还有朝廷实行盐铁专营的因素,以前的盐铁专营,朝廷获取的赋税同样是巨大的。

崇祯元年,东林党人提出了减少商贸赋税,甚至要取消盐铁专营的规定,大部分的建议都被皇上采纳了,这些被采纳的建议,意味着苏州的商贾走在了暴富的大道之上。

丝绸的价格稍微便宜一些,每匹一两八钱银子,大概是因为这里出产丝绸,茶叶的价格不等,也是因为好坏不一样,难以真正统计。

大致了解价格,领略了苏州商铺生意之兴隆之后,郑勋睿对东林党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他作为一名历史系毕业的大学生,对东林党是站在中间立场看的,认为东林党人在自身的品格要求方面,还是做的不错的,只不过陷入到书生误国的怪圈之中。

活生生的现实,让郑勋睿开始厌恶东林党人,且不说东林党人是不是为了家国天下,就算是从经济学的基本角度出发,他们也应该清楚南方商贾的富庶,让这些商贾承担赋税,不存在伤经动骨,可他们视而不见,却将负担增加到农民的头上,让朝廷增加农业赋税,导致农民失去了活路,陷入到无底的深渊之中。

朝廷想要富裕,唯有从商贸上面做文章,对于农户是应该体恤的,一方面促使商贸的大发展,从中收取大量的赋税,维持诸多的开销,一方面让百姓和农户安居乐业,生活保持稳定,有可能的情况之下,还可以减轻农民的赋税,这才是长治久安的稳定之道。

当然也不是郑勋睿理解的那么简单,土地兼并也促使了巨富的出现,而且这些巨富,绝大部分都是士大夫阶层的,一方面是代表商贾利益的东林党人呼吁朝廷减轻商贸赋税,一方面是有着功名在身的士大夫,利用各种手段逃脱赋税,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老百姓的负担不断的增加,遇见灾荒年的时候,无法按时上缴赋税,导致彻底的崩溃。

从这个层面来说,东林党人是不折不扣的罪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得到了商贾的好处,因为他们提出来的政策措施,直接导致了国库的空虚,赋税的流失,以及百姓负担的增加。

苏州就是这方面最好的缩影,难怪这里能够成为东林党人的大本营,无数从这里走出去的朝廷官员,不遗余力的为商贾争取到利益,一点点的蚕食大明本来就破败不堪的肌体,反过来这些东林党人,也受到了商贾的吹捧和支持,让他们有着足够的实力于外界抗衡。

放任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的就是大明的轰然倒塌,其后入主中原大地的后金,毫不客气的剥夺了这些商贾的财富,连抢带杀,让江南的繁华在瞬间消失。可所谓的诸多东林党人,却面不改色的投降了后金,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十月初四,一大早起身的郑勋睿,就听到了前面院子传来的嘈杂的声音,有笑声,也有问候的声音。

略微的推开窗子,郑勋睿看到了站在院子里的杨廷枢,也看到了围着杨廷枢的一班人,这些人他基本不认识,但是脑海里面却有着模糊的印象。

慢慢的收拾完毕,走下楼去。

看见郑勋睿下来,兴致勃勃的杨廷枢连忙走过来了。

“清扬,给你介绍一下老朋友。。。”

杨廷枢身边的五六人,看见郑勋睿之后,神色都显得有些奇怪,有的是尴尬,有的是皮笑肉不笑,甚至有的是略带轻蔑的神情。

“这位是天如兄,苏州的才子,这位是子常兄,这位是麟士兄,诸位是竣公兄,还有这位未之兄,专门从嘉兴赶过来的。。。”

杨廷枢每介绍一人,郑勋睿都是抱拳招呼,他早就预料到来到苏州,肯定是会见到这些明末的名人的,可想不到众人悉数都集中到一起了。

张溥、字天如,杨彝,字子常,吴伟业,字竣公,顾梦麟,字麟士,更加吃惊的是吴昌时,字未之,专门从浙江的嘉兴赶来了。

“清扬乃是应天府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理想与现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